第34部分(第3/5 頁)
白莫歌和黑嶽冠以天下第一假道偽善之稱。
如此行約二十里路,終轉入山道,經過瀑布,又走數里,水激聲遠去,順支流至處環山腹地,中央水匯成湖,花草怡然,徐徐清風拂面,清香陣陣。湖泊一側,依崖有處石穴,內中黑暗,不見燈火。
席撒猜測那隱士就在其中,信步湖岸。口中唸叨有聲。“山以身養草木蟲鳥獸,故為仁;水蘊含萬物卻清明潔淨,故為智。此地依山伴水,迎清風徐徐,靜聽天地憐憫傾訴,悠悠長長,恆久不絕。好地方,好地方!”
自語罷,立足湖邊,仰面閉目,沉靜不動。如靜受清風沐浴;如生長土中捲縮大地溫暖懷抱;如沉浸靜謐柔水,通體放鬆。他不去留意山穴內動靜,切斷六識,陷入寂滅。如萬古恆久聳立石雕,紋絲不動。
時間一點點流逝,席撒不覺。
天色漸漸放亮,正午至,又去,暮色夕陽,黃昏大地,黑夜悄然來臨,繁星滿天眨眼,閃爍不定。彎月如勾,黃亮如金,映照淡淡冷光,披灑滿地。光冷,沉入黑夜懷抱的大地更冷,陰煞之氣瀰漫無形,當月至中時,水面反射的一絲光亮映照席撒身上,勾動他體內隱藏的煞氣齊動,驟然外溢。
靜謐的湖泊忽躍起條魚,造出些許響動。煞氣作崇下,席撒戰鬥本領使其意識迴歸自我,剎時自寂滅狀態醒轉,混濁陰冷的雙瞳驟然張開,逼視不知何時停立身畔的藍衣素袍隱士。
‘高人。’席撒暗自心驚,不料偽裝竟被如此破去。
“以佛道意識寂滅之法雖可與天地融匯一體,奈何天地仍為天地,人仍為人,只消些許響動即被打回原形。小兄弟不知道?”那人聲音不顯蒼老,平和清淡,能辨性別,卻讓人判斷不出年級,道袍練帽,遮擋頭臉,浩然正氣如山地所賜,如與自然一體。
‘不如此哪裝的出道法精深?這人可真高明……’
便是煞氣畢露,目光混濁陰沉,席撒仍舊維持平和心態,淡淡然道“本門武道追求陰陽並濟人人皆知,然煞氣難控,若干年來都只有精修浩然正氣一途。幸蒙名師指點,自幼得修成陰陽並存之氣,望能窮一生精力致力於此。
雖曾有失敗廢盡正氣,卻不願放棄。儘管未必能有所成,多少也可留下些有用心得,於後來有心人指引道路,相信千百世後終有人能得通大道,為世間造些福果。前輩以為然?”
那隱身輕投魚食入湖,素袍輕揚間,只見其寬厚手掌上肌膚嬌嫩猶如嬰孩,不見絲毫練過拳腳兵刃痕跡。
“陰邪陽正,何人定義?陰做黑夜陽做白晝,本不過描述天地變化而已。陰冷陽熱實屬自然,冷則人性滅絕,無情嗜殺,如人身墜寒冬,萬般慾望盡減;熱則人性滋生,情感氾濫,如人在暖春,萬般情慾皆生。
故而仁政使民暖,酷政使民寒。過暖則人情氾濫,過寒則暴徒漫漫。陰陽並濟如以人力變天,求天地永至於黑夜與白晝之間不變,只屬奢望罷了。一日中晨曦與黃昏最短,此乃天地之數,不可逆也。然晨曦生陽,黑夜生陰本屬自然,陰陽互換也不過自然本存之理,何需執著人為界定的正邪?”
席撒哪裡有與此人真正對談的心境和認識,若非聽撒拉說道不少,此刻渾然不能明白其所言絲毫,只能照辦撒拉說過的話應對,以解窘境。“然小子就要求這天地間晨曦與黃昏交替變化之道,舍那黑與白的主導。”
那隱士輕輕搖頭,只說“不可得,不可得也。”
席撒忙乘勢追問,“請教前輩,何謂心境?”
“心境本存,如天地一切之存。追問何謂心境,如詢天地為何存,為何要存,為何如此存。當然永遠找不到在何處,看不清是何物。”席撒暗自嘀咕,這傢伙比他更像假道,這番話跟沒說一樣,正琢磨再如何請教些什麼時,那隱士逐客道“小兄弟,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