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摟著小兒子坐在椅子上的康熙一記眼刀襲來,胤禔趕緊解釋到,「皇阿瑪,我沒有。」
「還說沒有,大哥,你堂堂郡王敢做就要敢當,你敢說你剛剛沒讓我想開點嗎?」
「我是說了,但那不是……」
「那不就是因為看見我跟十五一樣都給皇家丟了臉,但皇阿瑪只安慰十五,沒安慰我,所以才讓我想開點嗎?你不就是想說皇阿瑪偏心嗎?」所以,皇阿瑪,看在我沒受他挑撥的份上,也饒了我吧。
「我,我那是,那是……」胤禔說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
康熙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偏心的阿瑪,他對太子比其他皇子更多關注,是因為太子是儲君,將來偌大一個江山都要交到他手上,當然得仔細教導。他對胤福更多關注,是因為這孩子身世特殊,是大清祥瑞,他當然要時時看著才行。
至於關注著關注著就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康熙表示,他又不是受虐狂,自己教導的孩子就是比其他孩子聽話、懂事、孝順,自己不自覺就多喜愛了些怎麼了,你們那些不聽話、不懂事、不孝順的孩子,朕不也喜愛著你們嗎?你們還有臉說朕偏心,果然不是自己養大的就是不貼心。
覺得自己邏輯沒問題的康熙,看著面前鬧騰的兩個兒子,十分嫌棄的就是一陣怒罵。重點闡述自己對所有兒子向來一視同仁,如果你們覺得他偏心,那可能就是你們自己不夠孝順、貪心。康熙罵人引經據典、時間還長,聽得胤福都有些心疼兩位哥哥了。
於是當太子匆匆趕到乾清宮時,看到的就是傳說中闖禍的弟弟跟康熙一起坐在上首,而老大和老九站在下方挨罵的場情。
「這是怎麼了?大哥和九弟怎麼惹皇阿瑪生氣了?」太子的到來拯救了殿中眾人的耳朵。
「哼,你問他們自己。」康熙雖然不罵人了,但氣還在。
胤禔和胤禟低頭不敢出聲。康熙冷冷的說到,「怎麼,說不出口了?混帳東西。」
胤禔和胤禟:您老人家說的對,都對,您開心就行,我們完全躺平。
太子也不關心他們的官司,只拉著胤福不著痕跡的檢視了一翻後,見他沒什麼不對,又想起這小子幹的事,忍不住用手指戳了戳他的額頭輕嘆,「你呀,可讓人省點心吧。」
康熙此時正為小兒子的孝順而感動,又被老大和老九氣到,正心氣不順,見太子戳胤福額頭便又將火氣對準了他。
最後,幾位皇子出乾清宮時,胤福領了一大堆賞賜,康熙表示小兒子還小,本就是要人養著的年紀,缺錢了就來跟皇阿瑪要,別再辛苦的去賣藝了。而趕來救弟弟的太子、本來無辜的直郡王、同樣惹了禍的九貝子,則被康熙一人罰了抄十遍《孝經》。
說實話,要不是自小這樣的事兒多得讓他們成為了習慣,而十五弟平時雖然淘氣但確實是個可愛的弟弟,有時他們在康熙跟前有什麼事,都是十五出手幫忙,康熙這樣的處治方式真挺為兄弟情製造矛盾的。
乾東所裡,胤禟正奮筆疾書,康熙的懲罰不能拖,他得趕緊寫。突然書房門「吱呀」一聲被輕輕推開,胤禟抬頭看去,只見胤福從門口伸出一個小腦袋對著他笑。
「哼,你來幹什麼?」九貝子表示他還記著胤福踩著他脫困的仇呢,他九爺可不是那麼好哄的。
「九哥,」胤福嗒嗒嗒跑進來,笑著對他說到,「這你不能怪我,我好不容易才在進乾清宮時想到的說辭,一下子就被你先用了,我都還沒生你氣呢,你倒先怪上我了,不太好吧。」
胤禟被氣樂了,「你是沒生我氣,你直接把我氣死。」得了,大家都是不孝子,應付皇阿瑪的話張口就來,只不過他老人家選擇性眼瞎,只能怪自己不是被偏著的那個。
「其實這事兒也不怪皇阿瑪,得怪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