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2/2 頁)
一舉一動也都看在眼裡了。
杜聿明下令,給他的參謀,請上三天假要他的高參關在臥室裡三天,把十天來從各方面偵察到的情況、判斷和決心寫出綜合報告出來。
杜聿明認為共軍在本溪方面和四平街方面各有十多萬人。兩方面兵力雖然大體相等,但論火力、戰力,四平街方面較優於本溪方面,林彪又親自在這方面指揮。國軍在四平街方面,自三月十八日新編第一軍及第七十一軍(欠一個師)分兩路向四平街攻擊以來,將近四十天,損失慘重,士氣頹喪,非增加兵力無法開啟僵局。在本溪方面,上次兩個師攻擊雖然失敗,可是目前新編第六軍主力在遼陽,第五十二軍主力在蘇家屯以東及撫順地區,對本溪形成包圍側擊態勢。如這次稍加調整,可增加至兩個軍以上的兵力,對本溪攻擊較四平街為易。而且本溪方面調整部署,增加兵力,不影響四平街方面的戰鬥。從地形上判斷,本溪與瀋陽唇齒相連,為瀋陽門戶,共軍大量集結在本溪附近,直接威脅瀋陽安全。如將本溪共軍壓迫至連山關以南,既可保障瀋陽安全,又可抽調一個軍以上兵力增援到四平街方面作戰。
杜聿明把他的初步斷判寫出之後,他分別邀請第五十二軍軍長趙公武和新六軍軍長廖耀湘來談&ldo;先打本溪、再打四平街&rdo;的方案。在作戰態勢圖前,他親自講解,說得活靈活現。
趙公武聽著連聲說:&ldo;周密。只要我五十二軍不分割使用,攻下本溪後,防守連山關一帶陣地,萬無一失,掩護瀋陽安全決無問題。&rdo;並表示一切備戰要當,隨時可採取行動。
杜聿明感到這番苦心沒有白費,立刻邀請函耀湘聽取意見。
廖耀湘連聲贊成說:&ldo;先攻打本溪腹案我早有此想法,這腹案準確,我認為在攻擊本溪中,我擔任右翼沿太子河兩岸向橋頭方面包圍攻擊,可操勝券。&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