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新宿舍新武器(第1/2 頁)
楓林寨內,除了寨門警戒、防守的弟兄,幾乎全部參與到這三項工程中,有挖掘黏土的,有用木模板製作粘土磚瓦的;有開採鐵礦石,運輸石頭的;有伐木的,給火爐添柴燒火的。河谷之內,乾的熱火朝天。
十天之後,在程師傅的帶領及多位師傅的通力合作下,石灰爐和磚瓦窯第一爐的成品,便問世了。
劉牧之看時,燒製的磚瓦呈青藍色,質地堅硬,比現代建築上使用的紅磚還要結實。
燒出來的石灰,白如雪花,喝飽水,釋熱之後,將兩塊磚粘結在一起,待完全乾透之後,不易分開,粘結力強。
既然一切順利,路子捋順了,劉牧之就安排山寨的弟兄兩班輪換制,人休息爐子不能停。為給弟兄們提供充足的體力,山寨廚房,每天好酒好肉的供給著。
生鐵的冶煉,遇到了一點困難,礦石中含鐵量不是很高,往往燒製一爐子的鐵礦石,才會融化出籃球大小的一塊生鐵,這個比例,是低於劉牧之設想的預期。
與此同時,生產出的磚瓦、生石灰,透過小船運出河谷,在出了寧鎮山的河流開闊平坦的新建小碼頭處,透過馬車、驢車,又一車車的往山上運著。
生石灰不能久放,劉牧之便又協調出十幾個弟兄,對要新建的山寨宿舍,挖地基,用生石灰摻和著自然土回填做房屋基礎,做好基礎之後,就一層一層的壘牆磚。
在劉牧之設想和指導下,房屋牆體採用的是現代建築普遍用的二四牆,為了增加房屋的空間,屋內不設柱子,所有重量均由房梁和牆體承擔。房屋跨度不大,作為宿舍大通鋪的話,靠牆兩邊各放一張一米八的床,中間還剩下一米有餘的過道,床寬按一米算,一個宿舍最多就能放下二十四張床。
房屋是斜屋頂式的單層建築,高度並不高,為了節省建築材料,也為了節省建築工期。所有梁、椽、檁條使用的木材,都是就地取材,製作這些東西剩餘的廢棄木料,又被拉到火爐旁,燒爐子使用,這樣不浪費一點材料。
到時候,宿舍營地的房前屋後,都要做排水溝,地面也重新整理,原來是自然地面,現在要統一鋪上石塊、碎石,做地面硬化,這些也都是開採鐵礦石、石灰石時,用不到的邊角料,廢物利用。
工地上,或者現在可以說生產作坊處,最難受的地方,莫過於鍊鐵、打鐵的爐子旁邊,本就蒸騰燥熱的天氣,再加上站在剛出爐的近乎融化的一千度左右的生鐵旁,更讓人汗流浹背。
工匠們和山寨的弟兄們,均赤膊上陣,好在此處在河谷之內,有山風徐徐,裹挾著河流的水汽,只要是離開火爐,就能立馬讓人感覺周身涼爽。也因此,鍊鐵的一群人,形成默契,幹累了馬上換下休息,以此往復。
打製兵器,根據工匠們的建議,採用的是漢代就已經發明的炒鋼的工藝,在東晉的時候已經被鐵匠鋪普遍採用。這種鍊鋼法,是先把生鐵和熟鐵按一定比例配合,共同加熱至生鐵熔化而灌入熟鐵中去,熟鐵由於生鐵浸入而增碳。
此項的關鍵就是要配好生鐵和熟鐵的比例,能比較準確地控制鋼中含碳量,再經過師傅們反覆的鍛打,使組織更均勻、更密實,也可擠出夾雜物。這樣,就可以得到質地均勻的鋼材。
用此方法制作的兵器,結實、有韌性,再用磨刀石打磨之後,不易遲鈍,鋒利無比。雖然達不到古書中所說的,像干將、工布、龍泉這樣的名刀名劍,削鐵如泥、吹毛可斷,卻也鋒利無比,寒霜瘮人。
這一個多月時間,對楓林寨來說,在所有兄弟們看來,土匪嘛,本來就是靠打家劫舍過日子,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累死累活去幹燒磚窯、燒爐子打鐵這些活計。
對劉牧之來說,亦是這樣,雖然他很年輕,卻是他人生從未有過的經歷,也是他人生中身心從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