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有刺激性。為了緩和國民的緊張情緒,威爾遜迫使加利福尼亞州議會取消了
禁止日本人擁有土地的法案。但是,在太平洋危機被一九一四年八月爆發的
歐洲戰爭沖淡之前,華盛頓和東京之間一直彼此懷著敵意。
美國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威爾遜政府&ldo;不讓德國打贏這場戰爭&rdo;的決定,
突出表明英美兩國的利益是非正式地聯絡在一起的。但是後來,由於日本在
其海上盟國英國的鼓勵下,&ldo;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rdo;接管了德皇在中國
青島的基地,奪取了德意志帝國在馬紹爾群島和加羅林群島的領地,太平洋
地區的局勢發生了變化,美英之間的這種&ldo;特殊關係&rdo;也變得緊張起來了。
力量對比的這種巨大變化導致日本帝國海軍佔據了美國通往菲律賓的航道兩
側的一些據點。日本政府大膽地提出了&ldo;二十一條&rdo;要求,明確要求把其勢
力範圍擴大到山東、福建、滿洲南部和內蒙古,並堅持要在中國政府裡安插
&ldo;顧問&rdo;。日本這種想趁歐洲戰爭之機改變門戶開放政策,把華北各省變成
其附屬國的企圖,遭到了各國異口同聲的反對,領頭的則是美國。在盟國英
國和威爾遜總統(他宣佈美國必須&ldo;維護中國的主權&rdo;)施加了最大壓力之
後,東京才撤銷了這些要求。
太平洋危機和大西洋彼岸德國潛艇戰的日益擴大(一九一五年德國潛艇
擊沉了&ldo;盧西塔尼亞號&rdo;輪船,,終於使國會認識到美國必須為戰爭作準備,
國會並且呼籲建立一支&ldo;首屈一指的&rdo;海軍。一九一五年,威爾遜政府授權
海軍部部務委員會制訂一項建造一百五十六艘軍艦的計劃,要使美國在五年
之內擁有&ldo;一支世界上無敵的最強大的海軍&rdo;。一九一六年六月英德艦隊在
日德蘭海域爆發大海戰,兩個月後美國國會透過這項法案時,又把時間縮減
為三年。
德國由於沒有能夠打破英國皇家海軍的洋麵制海權,因而重新強調潛艇
戰。威爾遜力圖限制德國發動潛艇襲擊,德皇對此的反應模校兩可,這使得
美國同德國有可能發生的戰爭更加迫近了;威爾遜在一九一七年四月重新當
選總統之後,這種可能性成為事實了。由於美國缺乏兩洋作戰能力,因此排
除了同日本對抗的可能性。威爾遜宣稱,美國之所以參戰,是因為&ldo;必須保
障民主在世界上無受害之虞&rdo;。他派遣一支強大艦隊火速越過大西洋,同駐
紮在斯卡帕弗洛的英國皇家艦隊會合。鑑於這種情況,美國有必要同日本達
成和解。國務卿羅伯特&iddot;藍辛和日本大使石井菊次郎怕爵匆匆忙忙地在華盛
頓舉行外交談判,又簽訂了一項貌合神離的協定。該協定千一九一七年十一
月公諸於世,它重申&ldo;門戶開放&rdo;,而美國對日本攫取的領地予以認可,並
承認日本在中國擁有&ldo;特殊利益&rdo;。
這種把東京和華盛頓之間的根本分歧掩飾起來的做法,避免了太平洋地
區的一場戰時危機。威爾遜總統希望一九一九年的凡爾賽和會能導致世界各
國在國際聯盟的倡導下實現普遍裁軍,但由於日本堅持要繼續控制德國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