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意與否,他們必將開始放眼外部世界。這個國家日益擴大的生產要求他們這
麼做,&rdo;他在五年後這麼寫道,這番話反映了流行的看法:美國的國民經濟
必須擴大海外市場,否則就會面臨停滯。這非常符合查爾斯&iddot;亞當斯和布魯
克斯&iddot;亞當斯傳播的地緣政治學說,在反映人民黨日益高漲的情緒的新一代
立法者中,亞當斯的著作吸引了一大批信徒,其中有共和黨參議員卡伯特&iddot;洛
奇和紐約的官運亨通的西奧多&iddot;羅斯福。他們認為各國的命運是由贊成適者
生存的時髦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決定的,這個看法使他們關於美國的新的明確
使命的概念增添了一層色彩。他們擔心,經過一個世紀的向美國大陸西部的
擴張,除非銳意開拓海外邊疆以恢復元氣,否則美國就會面臨國家能源資源
逐漸減少的危險。
太平洋上的挑戰
共和黨擴張主義者的&ldo;新邊疆&rdo;位於西面的那座大洋中。在那兒,地處
戰略要衝卻未彼吞併的夏威夷和西班牙帝國的殘餘菲律賓,可為美國力量向
亞洲大陸擴張提供基地。馬漢曾經提出過美國如何才能在太平洋上建立優勢
地位,但是刺激美國建立這個優勢地位的卻是歐洲列強、俄國和日本。它們
似乎企圖瓜分&ldo;中國這個腐爛的西瓜&rdo;,建立各自的經濟利益範圍。
清朝的統治由於遭到英法的入侵以及連年不斷的造反而極度虛弱,它沒
有垮臺只是因為得到英國和法國的支援,假如中國陷於混亂,則英國和法國
的損失將多於獲得的利益。自從一八六一年以來,統治滿清帝國的是一位七
十多歲高齡的皇太后,這位前妃子利用中國人對外國人的畏懼和憎恨來平息
國內的不滿,以維持搖搖欲墜的皇位。陰謀、賄賂和屠殺是她威嚴統治的工
具。她非但不使中國軍隊現代化,反而利用向她的臣民徵收的苛捐雜稅修飾
宮廷。一九○○年,這個臉上搽胭脂的小個子太后名義上仍然統治著天朝,
儘管天朝的經濟由於向歐洲列強提供了鐵路、採礦和經商的特許權而一天天
地受到削弱。
英國佔了最大的份額,它透過殖民地香港和上海港控制了四分之三的中
國貿易。英國炮艦管轄揚子江,它的代理人管理中國的海關。皇家海軍的戰
列艦以山東半島頂端的威海衛港為基地,妒忌地注視著黃海對岸大連港的俄
國人和已進入青島的德國人。南面是法國控制的交趾支那所在地,即前附屬
國柬埔寨、寮國和安南,分別於一八八七年、一八九三年和一八九九年合併
成印度支那聯邦,現在成為遠東法國勢力範圍的中心。
歐洲列強在亞洲大陸爭奪&ldo;勢力範圍&rdo;,使主張美國向太平洋擴張的那
些人甚為不安,他們擔心奉行排斥性商業政策的法國和德國正在關閉對華貿
易的大門。後來這種焦慮變成了恐懼,因為德國軍艦以武力吞併了俾斯麥、
新幾年亞、馬裡亞納、馬紹爾和加羅林等群島‐‐所有這些地方都在一八九
○年被宣佈為霍亨索倫帝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德皇威廉是靠銳意奉行烏漢的
理論,採取侵略行動來獲得&ldo;太陽升起的地方的一塊地盤&rdo;的。無論是德皇
還是實力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