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2/2 頁)
僅在那星系中發現了一顆已經死亡的恆星(如果用它曾經的名稱稱呼它更加形象)。通常意義上的星系,由數量眾多的恆星以及圍繞它們運動的行星組成,而許多行星又帶有專屬的衛星,比如地球的衛星月球,總之那是些熱鬧非凡的大家族。
科學家們之所以認定死亡孤星所在的空間曾經存在過星系,是由為它建立的數學模型、覆蓋在它表面的宇宙塵埃,以及它所攜帶的微薄大氣層內蘊含的氣體,還有能隨處找到的重力作用後留下的痕跡推算出來的。
儘管太陽誕生至今已高壽五十億歲,比起如幽靈般盤踞在它下方的地獄來客,可謂相當年輕與稚嫩。
從分佈在全球各地天文臺的射電望遠鏡傳回的動態圖片分析,孤星的年齡幾乎與宇宙相當,也就是到現在為止,它的存在已超過了130億年。
人們基本可以斷定,太陽出現之前,孤星一定擁有過比它更加輝煌的歷史,只可惜孤星質量太大,至少是太陽質量的10倍,以至過早消耗完了蘊藏於核心的氫能量,於是在內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收縮。
收縮意味核心溫度的增高,當高到一定程度,由氦聚變成碳的反應被點燃,且非常劇烈。孤星表層稀薄的物質難以抵擋氦在燃燒時釋放的壓力,於是氦閃持續爆發,吞沒了所有圍繞它執行的行星以及行星攜帶的衛星,於是曾經的星系不復存在。然而也得益於孤星巨大的質量,它自身並未被氦閃摧毀,而是從恆星蛻變成紅巨星,步入衰老期,等待死亡的來臨。
假如孤星就這樣再平靜地度過十億年,然後靜悄悄死去,&ldo;太陽&rdo;這二字大概充其量就只能成為神話人物的名字,八大行星更不用提,地球人類不會生活在那個叫做地球的星球上,可能會在其他星球從猿進化成人,也可能壓根就沒機會出現。這一層,生物學家也不敢輕易下定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