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著他們的時候,楠塔基特的捕鯨船已經遍佈這個遼闊的海洋,捕撈巨頭鯨,
提煉貴重的鯨油。這幅良圖美景,外加一八四九年在加利福尼亞發現的金礦
所具有的更大的誘惑,引來了第一批眾多的移民在太平洋沿岸定居。對華貿
易在擴大,給開闢橫貫美國的&ldo;西北陸上通道&rdo;增添了強大的刺激,因為橫
賈大陸鐵路的投資者可望得到巨大利潤。數以千計的中國苦力,廉價的契約
勞工,穿過落磯山脈自西向東鋪設鐵道。一八六九年在猶他州釘下了象徵性
的金色道釘,把太平洋中央鐵路公司的鐵路和太平洋聯合鐵路公司的鐵路聯
結在一起。這條鐵路使西海岸成為達納在二十年前所想像的&ldo;通住亞洲的橋
梁&rdo;,那時他預言舊金山將發展成為&ldo;已被喚醒的太平洋沿岸這片新大地的
唯一商業中心&rdo;。這個夢想並沒有完全實現。同一年,蘇伊士運河通航,提
供了一條歐洲至遠東的更短的路途,從而加快了美國快速帆船貿易的結束,
這種快速帆船在同英國的汽船的競爭中已經損失慘重了。
囊括天下的財富,並不是英帝國東迸或美國擴張主義者宣佈他們的國家
要在太平洋顯示使命的唯一誘惑。英國和內戰之後的美國都處在工業時代,
為它們的社會帶來了日盛一日的民族繁榮。鼓勵投資、鼓勵運用技術以便將
自然資源變成可在世界市場上傾銷的產品的社會制度,顯然保障了這個繁
榮。英美在這個巨大的努力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功,使人們相信英語國家註定
要將它們的政治經濟制度強加給不那麼幸運的國家。慈善和傳教運動的日益
擴大的影響增添了這個信念的意義,這兩個運動為英國人向奴役開戰提供了
道義推動力量。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普遍認為英國的使命是要把基督教、秩
序和文明帶給&ldo;還沒有建立法律的次等民族&rdo;。就象帕默斯頓勳爵所說的那
樣:&ldo;我們的責任‐‐我們的天職‐‐不是去奴役,而是去解放。我們站在
道德、社會和政治文明的最前面。我們的任務是領路,指引其他國家前進。&rdo;
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帝國主義被賦予道義使命。&ldo;為慈善事業再貢獻
百分之五的稅金&rdo;,這就是心地寬廣的英國納稅人對慈善事業的態度,他們
為政府建立強大的海軍提供資金,期望這支海軍能輸出基督教和促進貿易。
這反映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宗教的復興,人們狂熱地興建大大小小的教堂,
傳教士紛紛前往非洲,和利文斯通展開競賽;前往遙遠的南太平洋島嶼,苦
口婆心地勸說那裡的異教徒皈依上帝和西方的道德。
宣揚裸體是有罪的,這就要求當地人穿上衣服,英國的大宗出口產品紡
織品就有了更多的買主了。在大西洋彼岸,新英格蘭傳道會同樣派遣品格高
尚的基督徒橫渡太平洋,前往夏威夷。一人二一年,第一批&ldo;自我流放的上
帝使者&rdo;來到了夏威夷的土著居民中間。二十年後,梅爾維爾描述了他們如
何同移居的殖民者一起將這個群島拓為美國的一塊&ldo;從野蠻走向文明開化&rdo;
的殖民地。為了拯救&ldo;墜入黑暗深淵的芸芸眾生&rdo;而傳教佈道,強烈地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