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三城之戰(三)(第2/4 頁)
氣氛,道:
“這狗官方從入堂開始,就胡言亂語,更惡言辱罵將軍,留他何用?
就算無他,將軍用商總管,同樣能將城中一切治理得井井有條,還不如一刀割了他的頭,給底下的兄弟下酒!”
楊開揮手喝退虎賁,只留下“人質”一隊親兵,頗有耐心地道:“古往今來,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高闖一時風光無限,誰也不料他竟會折在一個新起巡撫手中。
三邊總理盧象升固然強悍,通判大人又如何能知本將軍一定就不能敵?你可知就是你們那位聲名在外的遼東車右營都司左良玉,也曾敗無我手?”
“黃毛小兒,也學人枉論兵法?休要廢話連篇,給你爺爺一個痛快吧!”
姚存孝並不怕死,只是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只是心中不甘不能將在此聽到的訊息傳遞出去。
“通判大人既想要當忠臣,就應在破城之時,隨英勇獻身之人,一併去了,本家不才,最擅敗人氣節,既然大人一心想要求死......”楊開停頓了一下,頗為感慨,向親兵招一招手,“也行,在城中選出五百戶人家,與大人一同拖出城門外,一併殺了,當是給大人送葬。”
“送葬?”
姚存孝大吃一驚,愣住當場。
“大人守城不得,又要舍滿城百姓撒手而去,可見在你心中,皇天在上,民同於蟻,殺百戶人家,給大人送葬有可不可嗎?”
早聽楊開撫過城民,又從虎賁親兵口中得知,賊寇中有善管者,他除心有不甘外,大可只求一死以正名。
可經楊開這麼一說,五百戶人家都要隨他而死,這種結果,他怎麼受得了,“你、你......”氣血攻心一口鮮血再噴出來。
罷了,又大叫一聲,綁著雙手,眼睜欲裂,猛地掙扎起來,要找楊開拼命,怎奈後者仍是臉色不改,身邊親兵站了出來,一腳把他踹得翻到在地上。
一陣拳打腳踢過後,姚存孝躺在地上再起不來,楊開這才叫停他們。
站起身,走到姚存孝跟前,幫他送了綁,情真意切說道:
“大人莫急,方才所說,玩笑話而已。想也知道,我等皆為賊寇出身,怎生識得如此治城?
大人心繫百姓,此乃德安之大幸,如此,更應該愛惜性命,去挽救更多的百姓的性命不是?入我闖營,這些都可輕易做到。”
“無......恥奸賊......大言不慚......”姚存孝斷斷續續罵出一句話來。
“本將軍給你一些時間,好好想想吧。”楊開不再逼問,伸手招來親兵。
“通判大人摔得過於傷了,送去總管府,讓封娘子找人小心照料,待他想明白了,再報與我聽。”
姚存孝口中吚吚嗚嗚不知還在罵些,卻只能任士卒抓住手腳,抬了起身,出堂而去。
處理完城中通判的事宜,第二天,楊開也領人出了城。殷左禪同意楊開親去,曹莽也想要替他的,都沒有得到楊開同意。
此去雲夢,除檢視雲夢己方治理情況,還有更重要的事——佈置攻陷孝感之後的戰略。不親自去佈置,他難以安心。
孝感往南不過百餘里,就是漢陽府城,中間有長江相隔,西邊是漢川,由於漢江橫貫全境,歷經洪水漫流沖刷,形成漢江沿岸略高,中部低平,東南部有起伏的山丘。
漢陽府過小別山、長江,西側是天門景陵,明景陵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與皇后孫氏的合葬、孝翼太后(吳賢妃)附葬陵寢。
這個位置又是一個變數,明官軍若是要來,景陵以東必是他們防守重中之重,漢陽一動,應城方向,易守難攻,官軍會不會趁此來攻?
德安境內,一撥撥的佃戶、民軍,定往漢陽境中倉皇撤退。同樣,漢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