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投之以木桃(第1/1 頁)
大明海外航路隨著松江府市舶而變得更加繁榮。
自大德二年裁撤市舶司,到現在已經一百五十年,市舶重啟,大量的織物透過海商,直接送往南洋。
按照歷史而言,由松江府出發,前往倭國乃是最短航程,可時隔百餘年,民間的航路圖丟的丟,失的失,如果沒有朝廷的帶領,商海還是選擇前往南洋走成熟的航道比較保險。
和松江府不同,天津已經獲得了通往倭國的航路圖,這可是經過陰陽官與艦隊實踐的航路,在各大海商看來,安全性比陌生航路還要有保證。
因而,一部分海商就改變了目的地,透過市舶司所提供的部分海圖,就能直接前往長崎。
相比南洋那些邦國,倭國的富裕程度還要更高些,所以能夠攫取的利益也更高。
就好比你去一個原始部落所能換到的東西,肯定比不上文明開化的地區。
出航的船隊之中,還有一艘官船,其目的並不是長崎,而是耽羅島。
朱祁鈺可沒有想要放棄耽羅島,現在知道耽羅島上的人一心向明,而之後與倭國的來往必然頻繁起來,總不能讓朝鮮在中間賺過路費。
最主要的是,一旦貿易開啟,那麼耽羅島就能充當中轉站,服務過往的商船,相信和倭國那些滿是海寇的島嶼對比,由朝廷管理的耽羅島,更加能夠承擔這樣的職責。
朱祁鈺可不是單單因為未來銀礦的輸送才這樣,為海商提供更好的服務,有利於大明的發展。
因而,前往耽羅島的官員,品級並不是很高,他們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耽羅島清查田畝黃冊,而後建立一個海上驛站。
大明的驛站體系十分成熟,每六十里至八十里設馬驛一所,水道要衝則設定水驛,現在海上航道繁榮,自然也要適當增添海驛。
這可不是朱祁鈺突發奇想,早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沿途就會如此設定,如舊港宣慰司的前身就是城柵和倉庫,整個南海都有大明的中轉站。
大致和後世美軍基地差不多,巨大規模的艦隊總歸是需要沿途補給,路上有什麼意外的話,艦隊也能迅速找到最近的中轉站維修並將訊息傳回朝廷。
李賢在得知艦隊已經取到前往倭國的海路之後,其實是想將其定為軍事機密,他也是如此上奏。
可他沒想到,聖人回執就四個字【小家子氣】。
大多數官員也是和李賢一樣,他們的擔憂很簡單,便是海路若是被倭寇得知,恐將重演倭寇海患。
在他們看來,大明海軍雖然強大,可也無法覆蓋大明所有海疆,這是作為海陸大國的弊端。
本身陸地邊疆就要人去鎮守,消耗的軍費本就頗多,若是大明海疆也和陸地疆域一樣,那可不敢想在軍費上的投入會是什麼規模。
朱祁鈺自然是知道這些官員的想法,畢竟一個國家可不能只有激進派,保守派在某些程度上而言,就是國家基石,穩定的基礎。
可若是讓海商自己探尋航路,而那些航路將成為海商的私路,說到底,該洩密的還是會洩密,而且是脫離了朝廷管控的海路。
現在朝廷投之以木桃,未來海商就能報之以瓊瑤。
良性的發展狀態,更能弱化那些海商本就蓬勃的私心,在朱祁鈺看來,海商也好,漁民也罷,到了必要時刻,他們便是大明最為強大的艦隊。
:()大明:殿下請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