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四(第2/3 頁)
到:“王公公,不知皇后娘娘鳳體可好?”
王繼恩回道:“皇后娘娘悲痛萬分,正於後殿之中,我現在就去請皇后娘娘。”
李昌齡說到:“勞煩王公公了,若皇后娘娘身體安好,請務必出來主持大局。”
王繼恩說到:“小人明白,必將此話帶到。”便去後殿面見皇后了。
李昌齡悲傷的說到:“皇上突然駕崩,也實屬我等臣下無能,不能為皇上分憂,致使皇上積勞成疾,終歸天命。”然後擦擦眼角的淚水,義正言辭的說到:“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我們必須趕緊扶新帝繼位,延我大宋興旺。”
多麼忠誠的大臣,多麼感動的行為,多麼正直的言語,可這話應該百官之首的丞相呂端呂大人來說。不該你這參知政事來說啊,你充其量也就算個副丞相。若呂大人不在,你還可說,如今呂大人就在此,你怎麼好意思越俎代庖?有幾位大人雖然心裡這麼想,但無人敢說,畢竟呂丞相在呢,人家都沒發話,自己又有什麼本事指責別人。還是明哲保身,少惹為妙。
呂端卻饒有興趣的聽著李大人的發言,還在一旁符合到:“李大人說的是啊。必須趕緊扶新帝登基。”李昌齡心中更是得意,想著,呂端你就好好看著吧,等我們扶新帝繼位,你就趕緊滾回家養老吧,由我來做這個丞相。呂端怎麼不知道他們的小算盤呢?但是,你說任你說。不讓你們把戲唱完唱足了,一會兒的戲我該怎麼演。
這時,“皇后娘娘到”。在皇后在呂端的攙扶下走上大殿,各位大臣下跪行禮,拜見皇后。
皇后於正殿坐下,雖然儀容明顯是經過整理的,但是依舊掩蓋不住紅彤彤的眼睛以及眼角的淚痕。皇后直接開門見山說到:“各位大人平身。先帝崩,為大宋今後的基業,如今必選要擁立一個賢明的新帝。”
此時,下面的大臣瞬間炸開了鍋,朝中已經有太子了,還擁立什麼?其中一位大臣道:“皇后娘娘,國有太子,家有儲君,今先帝駕崩,應當立即召太子上殿繼承大統。”
只見另一個大臣道:“今日先帝駕崩,但太子卻未被召見,也不曾在皇上面前服侍,盡人子孝心,可見皇上對太子並無信任。皇后娘娘,皇上臨終前可曾說過誰來繼承大統嗎?”
李皇后說:“沒有,先帝只說,使賢明之人繼任國君。”眼淚又順著眼角留下,那手帕擦擦眼角。
那位大臣道:“皇后娘娘節哀。看來先帝也看出太子能力尚不足,所以臨終前並沒有召見太子,很明顯就是讓我們另立一位更有能力的人繼承大統。”
“笑話,先帝突然崩殂,來不及下令召見太子也是很有可能,皇上既已立太子,太子當之無愧是皇位的最佳人選。”一位大人說道。
瞬間朝堂之上分成兩派,一派是擁立太子,一派是另立新君,指責太子不合適的。當然,還有一些人緘默不語,就看那邊的形勢強跟隨哪派。無怪此種情況,自先帝病重,朝堂的大臣就已經開始行動了,一部分就已經開始向太子那端示好,還有一部分就王繼恩早已串通一氣的,如今誰成皇上都將關係到自己今後的仕途命運,無論如何都要力爭。
此時,王繼恩喝到:“諸位大人請先肅靜,讓皇后娘娘定奪。”
皇后平復了一下情緒,說:“先皇在時曾說,太子此人太過仁厚軟弱,若非是大皇子元佐患失心瘋,而二皇子元僖又因病去世,也不會立趙恆為太子。”頓了頓,然後又說到:“最近太醫已說,說大皇子的瘋病已是無礙,想來大皇子少時就深得先帝喜歡,悉心栽培,行為做事也深得先帝之風,相比太子更為合適。”
皇后此話一出,下面的大臣表情各異,有些是繼續為太子力爭的大臣,還有些是惋惜悲痛的,覺得自己投錯了人,為自己今後擔憂,還有一些沒有表態的也慢慢的向那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