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石刑(第1/4 頁)
許尚此言一出……
十數名黔首頭目,立馬全部陷入了沉默之中。
周圍的東夷齊民也在面面相覷中,竊竊私語。
“秦皇確實能夠讓我們擁有自己的土地,相比之下,田氏似乎真的要差一些,問題在於……秦廷真的能夠說話算話嗎?畢竟想要土地,還得先服十五年徭役什麼的。”
“聽說商鞅變法之時,曾經徙木立信,像分發土地這種大事,我感覺秦廷應該不會出爾反爾的吧?”
“秦皇能夠為我等提供公平,反觀田氏一族和曲阜孔氏全都是依靠祖上餘蔭……”
“可話又說回來,秦廷殘暴明顯也是事實,哎!”
“田氏和孔氏叛上作亂,秦廷採取血腥鎮壓的方式,好像也沒什麼問題。你看楚國的羋姓公族,還有韓、趙、魏、燕的王族,也都沒有遭到秦廷的問罪。”
“是啊!說一千道一萬,田氏謀逆,站在秦廷的角度,自當要殘酷鎮壓。”
……
許尚之言,振聾發聵。
不過依舊很難瞬間扭轉,東夷齊民對於秦之虎狼的固有印象。
他們對於暴秦的恐懼,早已深入骨髓。
這是田氏一族和儒家賢哲多少代人,不遺餘力的透過輿論植入,進而形成的思想鋼印。
許尚毫不意外……
他頓了頓,繼續道:“昔年管仲在時,曾專門提出了【相地而衰徵】,以【均田分力】的方式,達到分發私田的目的。”
“同時搭配【與之分貨】的政策,主要透過田畝多寡,與肥沃程度進行徵稅……說白了就是田多的多徵,田少的少徵。”
“當然,像田氏、孔氏等士卿貴族,他們肯定是不包括在內的,因為他們永遠不用交稅。”
“另外魯國從很早便提出了【初稅畝】,也就是無論公田亦或者私田,都按照實際田畝數進行徵稅。”
“然而,現在齊魯之地的稅收,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管仲的政策終究沒有獲得延續,魯國的初稅畝也無法進行落實。”
“因此,我大秦現在的【徭役代分土地政策】,並非憑空提出的,而是建立在名相管仲的政策基礎之上。”
“分發私田,包產到戶,此亦為管子的畢生所願。”
……
齊魯之地,自古多出人傑。
奈何。
腐朽勢力太強大。
單靠哪一個人傑,根本無法徹底扭轉乾坤。
另外。
當許尚說出秦廷的政策,都是想要復辟管子之政的時候。
東夷齊民瞬間就變得感同身受了起來。
同時他們對於秦廷政策的抗拒心理,也迅速得以緩解。
關中的商君,令秦民又敬又畏。
東夷的管仲,則深受齊民愛戴。
王道和霸道。
或許區別便在於此。
“原來如此!”
只見黔首頭目半跪道:“秦廷分發土地,卻又繫結徭役,我等之前自當感到有諸多疑慮。現在既然說是復辟管子之政,那我們就懂了……”
儒生總想回到春秋鼎盛。
當今的東夷齊民,也紛紛都想回到管子當政的時期。
所以政策不可如無根之浮萍。
總得有個繼承名義。
方能更好的讓當地之人接受。
周圍民眾也紛紛改口,紛紛回憶起了管子的諸般仁政。
他們不明白……
為何管子之政,現今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似乎真像是田氏、孔氏的過錯。
不然何以至此呢?
旁側。
扶蘇也很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