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第1/2 頁)
周宗彥在北境打敗遼漢聯軍。遼國退兵,而北漢傷亡慘重,短時間內也無法再發動大規模的南侵。周宗彥率軍回京之前,在晉州的郊外見了周嘉敏一面。
因他是主帥,周嘉敏畢竟是北漢的皇后,為了避免有失,趙九重便帶了一隊人馬暗中保護。同時將此事壓了下來,沒有上報朝廷。
沒人聽見周宗彥父女說了什麼,只是那次見面之後,周宗彥在歸途中幾乎沒有笑過。
親生女兒投叛敵營,這場勝利對於周宗彥來說,多少都蒙上了汙點。
北征的軍隊抵達京城的時候,受到了百姓的夾道歡迎。蕭毅在崇元殿接見了幾位主要的將領,各自封賞。周宗彥因功再拜為太傅,趙九重晉升為禁軍殿前司都虞候,王燮等幾人也都各自加官進爵。
退朝之後,朝臣紛紛向周宗彥和趙九重道賀。王汾和胡弘義遠遠看著,沒有過去。胡弘義想這次北征的功勞本來應是自己的,卻被周宗彥拿去,心頭十分不滿。而王汾跟他是姻親,也不算是蕭毅的心腹,兩人當然同進同退。
禮部有位官員悄聲說了句:「魏國公眼下看來風光,可魏國公之女可是北漢的皇后呢。魏國公作為北漢皇帝的岳丈,不知是不是身在大周,心在漢呢?」
王汾回頭道:「這話你在我們這裡說沒用,你得將話傳到皇上耳朵裡去。」
「是,下官明白。」那官員人精似地應了一句。找幾個言官殺一殺周宗彥的威風,可不是難事。
王汾辭別眾人,老神在在地往前走,胡弘義連忙追上去。王汾道:「胡大人也不用心中不平。想當初我為了傳國玉璽的事情,千里迢迢跑到九黎去,也沒見皇上念著我的好。我們到底不是他的心腹,眼下不風光也是理所當然的。但那些人也風光不了多久。」
「王兄此言差矣。將來若是蕭鐸當了皇帝,還是會重用他們那班人,我們倆還是像現在這樣被排擠在外。」胡弘義憤憤不平地說道。
王汾笑了笑:「你就那麼確定,蕭鐸能當皇帝?」
「王兄啊,這不明擺著嗎?難道皇上眼瞎了不成,將大好的江山交給祁王那樣不學無術的人?而且前些日子,我聽御前的宦官說,皇上給蕭鐸的兒子賜名為『宸』,你知道是那個字的意思吧?」
王汾走下玉階,腳步絲毫不亂:「蕭鐸遠在澶州,皇上有意讓他做出政績再把他調回來,好讓滿朝文武都無話可說。可是他有沒有命回來,還兩說呢。退一萬步說,就算他回來,百官能答應一個沒有血緣的皇子繼承皇位?」
胡弘義停下腳步,驚道:「你……你什麼意思?」
王汾湊過去,在他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胡弘義難以置信地問道:「你知道這件事?你還幫……幫了他們?王兄,你這豈非助紂為虐?」
「我怎麼可能幫他們?只是提前知道一些訊息罷了。蕭鐸在澶州的確做出了政績,深得百姓的愛戴。但眼下這件事,一個處理不好,那些商人的家眷必定會恨上蕭鐸。這些個商人,可掌握了大周的經濟命脈啊。到時,就算蕭鐸在澶州做出再大的政績,又有何用?」
胡弘義是軍人出身,沒有王汾這種文人在官場上的彎彎道道。這下聽起來,官場上的戰爭,兵不血刃,遠比戰場上的可怕多了。
……
蕭毅的案頭擺著一份緊急的奏摺,寫的正是此次十幾位巨賈被匪盜劫持的事情。匪盜在京畿一帶,相繼擄走了富商藏匿,原本秘而不宣,近來又紛紛給家眷寫信,讓他們去澶州府要人。
這擺明瞭是針對蕭鐸,也是要挑戰新建的大周。
蕭毅的拳頭砸在案上,命宦官速去傳趙九重。
趙九重正被幾位上了年紀的官員拉著,要給他推薦自家的女兒、孫女。畢竟趙九重在軍中的冒頭之快,令眾人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