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糊弄學大師肅王殿下(第2/3 頁)
太確定地說道:“八九百萬兩吧……”
“這……”淑妃驚得手都在發抖了,“那韃子要是真打下來了,咱們能吃得住?”
肅王撓撓頭:“不知道啊,我一個賦閒在家的閒散王爺上哪裡去知道這麼多事情去?老頭子現在是怎麼都不想再交兵權到我手上了,本王管不著那許多。”
淑妃有些心煩意亂地揮手讓肅王去他父皇那裡問安去了。她似乎已經有點顧不上保定侯府怎樣了,純粹開始憂心起京城會不會被攻陷了……
汪公公在肅王王身後想笑又不敢笑地一路跟著。
方才肅王那一席似是而非的話完全就是用來誤導和糊弄孟淑妃的。
大周國庫的稅收分為兩部分,銀稅和糧稅,銀稅確實只有七百萬到八百萬兩一年,可要是把糧稅全部以現有的糧價換算成銀兩,即使是收成不好的年份差不多也有四千多萬兩一年,若是以上風調雨順的豐年,一年則能有六千萬至七千萬兩的收入。
另外大周是軍屯制,也就是說,邊防衛所的糧草有超過半的來源都是軍戶自己種出來的。
可惜北部氣候寒冷,糧食產量嚴重不足,就算軍屯也只能滿足一半不到的大軍糧草要求,可自從十多年前,宋建鳴從南邊獻了土豆、玉米、地瓜上來,並推廣種植,軍屯的自給率就提高了一大截。這是利在千秋的事情,所以說,當年宋建鳴能一躍從一屆四品知府升任從二品廣東行省布政使,這份功勞他是擔得起的。
如此一來,就算大周真的要跟北邊草原上那幾個部落開戰也沒在怕的,頂多就是大家的日子過得緊巴些罷了。再說北方草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民族和部落眾多,只要大周北邊防住了,他們自己就要跟自己人打起來。
肅王雖然沒怎麼在北邊待過,但他與鎮北侯府寧家關係密切,一些基本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
~
養心殿裡,皇帝今日又犯了頭疾,說是早早喝了安神的湯藥,臥床歇息了。
肅王離開孟淑妃那裡,在養心殿偏殿等了兩盞茶的功夫,有些不耐煩,對尹太監道一聲:“一會父皇醒來,勞公公替本王說一句本王來問候過父皇。”
“王爺放心,咱家一定把殿下的這份孝心傳達給陛下。”尹太監也不知是年紀大了還是怎的,嘴是歪的,笑起來也是歪著嘴笑,恭敬中帶著幾分不以為意。肅王朝他拱了拱手,便走了。
出宮門,上了王府車架,汪公公才頗為不忿地說道:“我看那姓尹的也是老糊塗了,仗著在陛下跟前有幾分顏面,就不把自己當奴才了!”
肅王無奈地嘆了口氣,“你還別說,本王想見父皇不一定能時時見著,他卻可以。你說那老貨要是有意攔著本王不讓我見老頭子,本王是不是還真見不著?”
汪公公聽了背後便沁出一層冷汗來,立刻表起忠心來:“也不是人人都跟尹公公似的,殿下當年怎麼救的奴才,奴才一直記在心裡呢,奴才這條狗命就是殿下的,往後也是定不敢忘的。”
肅王嗤笑一聲,睃了汪公公一眼,“汪祿恩,你緊張什麼?你自小便跟著本王,你是何脾氣秉性,本王自然是看在眼裡的。”
汪公公抬手擦了擦額角的細汗,嘿嘿地笑起來:“奴才定不辜負殿下的信任。”
肅王搖搖頭,不再理會汪公公表現出的兢兢戰戰,搭在膝蓋上的指尖輕輕點了兩下深紫色錦袍上的繡金團蟒紋,忽而又開口道:“你想辦法幫我查查姓尹那老貨跟老六、老九是怎麼聯絡的,還有陳貴妃和蕭嬪那邊也想法子盯一盯,本王總覺得心裡不踏實。”
肅王想起宋清月透過她爹,把制皂方子交給內務府的事情來,再加上戶部在分潤問題上的讓步,使得內務府十二監裡,人數最多的內官監現在對待肅王府的態度極其友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