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老男人不當便宜繼父後(第2/2 頁)
張姍不想安慰老太太,老太太雖然真心實意擔心他,但張姍不需要這一份擔心,轉頭收拾行李,繼續南下打工了。
先不說張母如何傷心難過,張姍已經到了工地了,第一次搬磚,張姍做得十分生疏,但很快掌握了要領。
但自己搬磚終究是下成,她找了好幾個有手藝的同鄉,組建成自己的包工隊,幹起了裝修的活,包工不包料,生意慢慢有了起色,也賺了不少錢。
沒了原主這個冤大頭,那寡婦一家四口雖找到了下家,但沒多久,她又被趕走了。
這樣的事不僅發生了一次,後來寡婦身體實在動不了,帶著孩子回到了前夫家,沒多久就死了。
而那三個孩子以孤兒身份,靠政府撫養,生活十分拮据,兩個女孩成績也一般,靠著好心人的資助上完大專,就出去打工賺錢養小弟。
但她們小弟不是個學習的料,初中沒畢業就輟學打工,沒有學歷,只能做最苦最累的活。
張姍在工地還見過小弟,長得瘦瘦高高的,面板黝黑,笑容淳樸,看起來也不像是一個過河拆橋的白眼狼。
但人也不能光看表面。
之後張姍就沒在關注他們三姐弟了,因為張母病逝了,死前最遺憾的還是沒有看到兒子成婚生子。
張姍只能表示,家裡沒有皇位要繼承,這個兒子不生也罷。
之後,張姍就放飛自我,家裡也沒有他的位置,她就更不愛回來了。
等賺夠了錢,他就全球各地旅遊,玩累了就回老家,建一個小房子,夠自己一個人住。
她跟侄子侄女關係尚可,也給過他們錢,但他們沒花,而是將這筆錢作為家族的教育基金,張姍覺得這點錢也幹不了什麼,追加了一百萬,也算為家族盡了力了。
張氏族人數佔村裡的三分之一,算是大族了,但會讀書的孩子不多,很多孩子也就勉強完成義務教育,就出去打工。
對他們來說,讀書後也是要出去賺錢,還不如直接去賺錢,少走了不少彎路。
但在侄子侄女考上大學後,族中也漸漸重視教育,即便成績不好,也會送到專科院校,學一門手藝。
十年後,族中多出了不少“體面人”,但對張姍都十分尊敬,過年過節也會到她家拜訪,送上禮物感謝她。
家族發展得好,每個人都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張姍的養老生活過得也有滋有味。
但她依舊沒有放棄賺錢,畢竟族中孩子實在多。
等到孩子們出息後,開始反哺,她才收手。
孩子們,叔卷不動了,家族的未來靠你們了,加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