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閨女真的大了,宋大年感慨著。
那個扶著桌子腿蹣跚學步的女娃娃,一眨眼的功夫,就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她的嫁妝也都置辦的差不離了,待春耕忙過去了,就和王家把這事兒定了,定要風風光光的把閨女嫁出去。
宋大年心裡盤算著,今日生意賺多少銅錢,再給閨女買上幾匹好料子,將來去了婆家,想添新衣裳可沒那般容易。
一路無話,在宋長安趕車的陣陣吆喝聲中,逸陽鎮便到了眼前。
這逸陽鎮坐落於京郊二十里處,雖只有百來戶人家,但它東臨官道,西接港口,可謂四通八達,各方進京人士總要途徑此地,便有一番小小的繁華熱鬧。左近村落,但凡農閒時候,便有村民來這鎮上打短工賺些家用。宋大年早年間在外行軍打仗,頗見過些世面,腦子活絡,又有靖國公府的謝禮做本錢,便在這鎮上開了間食肆。
進了逸陽鎮,宋長安輕車熟路的將車趕到了鎮子裡的雙板橋下。
此地雖非鎮子中心位置,但卻是去集市的必經之路,人來人往客流極大。又因不在鎮子中心,這地租也要便宜許多,正是擺這麵食攤子的好地方。
到了地方,宋長安將車停穩,便同父親一道將灶具等傢伙事從車上卸下,拜訪桌凳,起灶生火。
宋桃兒便在案板邊麻利的做起各色麵食點心來,麵團是昨兒晚上就活下的,醒發了一夜,到這時候已是軟硬適中,做麵食最恰當不過。她先將一團面擀成厚薄均勻的面胚,執起鍘刀咚咚咚的切了下去,眨眼間手擀麵便成了。她把麵條子按堆分了,預備待會兒有客一碗碗的下。
預備完了手擀麵,她又去包羊肉扁食。只見一雙白皙的小手上下翻飛,宛如蝴蝶嬉戲,又似蓮花綻放,一隻只白胖胖的扁食,小元寶似的坐在了案板上。
宋氏父子兩個,則在一旁斬羊骨,燉羊湯。
那羊湯早在家中已熬了大半夜的功夫,今兒拿到集市上,又放了許多新鮮骨頭下去,一經煮沸,白湯滾滾,濃香襲人。
宋家食肆的麵食,原就只仗著這一鍋好湯了。
宋大年其實並沒什麼獨到的手藝,只是在西北那幾年學了些當地特色麵食,這在本地算是頭一份,故此他廚藝雖實在一般,宋家食肆的生意卻也說得過去。後來,宋桃兒日漸長大,她於烹飪一道天賦極高,悟性又佳,不過是跟著母親上灶幫廚,又常到鋪子裡玩耍,便將菜色手藝盡數學了過去。不單如此,她還能舉一反三,結合了京城人的口味兒,琢磨了出許多新鮮花樣來。打從她到鋪子裡幫廚,生意是一日比一日紅火。時日略久,竟成了這逸陽鎮的一塊金字招牌,甚而還有貪嘴的老饕從京裡慕名而來。
算起來,宋家食肆的生意,有一多半都是宋桃兒撐起來的。
此時已近晌午時分,日頭高高升起,那一早就來集子上逛的人,大半餓了。有相熟的老客,惦記著這攤子,溜溜達達的就過來了。初到此地的新客,亦被宋家那口湯鍋中散出的香味兒所誘,循著味兒來了。
只片刻功夫,宋家麵食攤子的那五張桌子,便已坐滿了人。還有些食客沒地方坐,那不大講究的,索性一撂衣擺就蹲在了地下。
宋桃兒應著食客的吆喝,那雙柔白纖細的小手不住的在案板與湯鍋之間來回飛舞。頃刻間,圓潤白胖的扁食便一一碗碗的出鍋了,由著宋長安送到食客手中。
一口下去,肉汁四濺,濃鬱的肉香撲面而來,誘人食指大動。
羊湯麵是煮好之後盛在青瓷海碗中的,韭葉寬的雪白麵條臥在奶白色的羊湯之中,撒著一把碧翠的蔥花,雪白碧青煞是好看。
宋家食肆只賣這兩種吃食,此外還有些白切羊肉、滷煮羊雜,客人若要,便需按斤兩算錢。饒是如此,因著物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