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4/5 頁)
人和未出閣的府院姑娘來訪。前頭引客的,便是二夫人林氏。
二夫人雖非汝國公府正兒八經的女主人,便畢竟是二房的嫡夫人,是今日出嫁的四姑娘瑞瓏嫣的嫡親生母,依禮,是該要在外待客的。
只是二夫人到底掛念著閨女,抽得空,總要往斜陽閣走一遭,藉著引客的功夫,與閨女見上一見。這嫁出去的女兒總歸不比待字閨中的女兒,更何況,今日過後,女兒便是皇家的敦王妃了,母女之間隔著君臣禮儀,萬事有條條框框的規矩約束,自然不比往時隨心隨意。
瑞瓏嫣一見,不免紅了眼眶,嘴裡諾諾著“母親”二字。
落梅急呀,在一旁好說好歹才勸住。
連瑞五娘,也學著落梅的模樣,半懂不懂地諾諾著“阿姐不哭。”
雖說姑娘家出嫁有“哭嫁”一說,但都是臨了拜別長輩時的面上功夫。這會兒還沒到那時候呢,哭花了妝容可怎麼好?屆時可還要到公主府給老夫人磕頭哩!再者說了,眼下來了好些做客的人家,人家歡歡喜喜地來道賀,自家姑娘還能哭哭啼啼地待客不成?
眾位官夫人都是過來人,這一看還有什麼不明瞭的,或有暗歎母女情深、或有暗諷惺惺作態,各有心思,但眼前這人乃是聖上欽定的敦郡王嫡王妃,論說起來,其地位也就比母儀天下的皇后、一品親王妃差了點了——在明面上,誰也不曾吐露自個兒真正的心聲。
因著有外人在,又教左右幾個丫鬟急急一鬨,瑞瓏嫣便也就收了淚花,轉而揚起一抹笑意,逐一給眾位做客的官夫人問安。
做客的官夫人多與公夫人、二夫人熟識,有幾位更是看著瑞瓏嫣長大的,譬如瑞瓏嫣的姑母毅親王妃瑞氏、姨母秦三夫人林氏。瑞瓏嫣打眼望了望,只見這些個做客的官夫人和府院姑娘當中,卻有輔國公夫人同輔國公府四姑娘李嫵。
李嫵見了瑞瓏嫣這一身正紅嫁衣便移不開眼了,巴巴地望著,眼裡閃過一絲妒忌。
☆、大結局(下)
李嫵雖然常年養於府院深閨,但因她母親深得輔國公喜愛,愛屋及烏,李嫵非嫡女而勝似嫡女,這京城中大大小小的訊息知道的是一個不差。只除了先輔國公夫人堵著一口氣,至死不曾帶過李嫵出席京中任何一場宴席之外,該給李嫵的體面,輔國公府都給了。
李嫵知道,汝國公府出過兩位著明慧太公主厭棄的姑娘,一位是明慧太公主的女兒,如今的敖夫人,另一位便是明慧太公主的孫女,眼前的瑞瓏嫣。
敖夫人是個什麼境況,不消仔細打聽也知道,一輩子能守著個知府夫人就不錯了。一旦有個天災人禍的,保不齊丈夫烏紗帽著聖上摘了,敖夫人可就只剩“敖夫人”這一聲敬稱了。
可這瑞瓏嫣卻是不同,名為修養實為幽禁了三年,搖身一變,反而成了郡王正妃——要知道,早前數月,京中風傳的得勢世家女並非瑞瓏嫣,而是如今嫁作商賈婦人的瑞玟嫣。那時候,連不得寵的後宮嬪妃都得繞著瑞玟嫣走哩!何以見瑞瓏嫣的風光?
真真是風水輪流轉,禍福總相依。
李嫵眼界高,又極富傲氣,一心想做寵冠六宮的皇妃,奈何帝選時遭秦皇后挑刺、被撂了牌子,無緣後宮榮寵。
可退一步吧,宗室子弟之中只有睿郡王稱得上是少年英傑,更是璟宣帝一母同胞的兄弟,其他夾著尾巴做人的宗室子弟李嫵才看不上眼哩。無奈睿郡王早已心有所屬,沒瞧見溫氏一族同長孫一族的族人這些日子消跡了不少麼!被皇家退了婚,老臉丟大了!
挑來揀去,也只有敦郡王最合心意。一來敦郡王之母乃是輔國公出身,與輔國公府有著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的干係,二來敦郡王養在太后瑞氏膝下多年,說是太后之子亦無異議,身份還算過得去,日後少不了也是個一品親王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