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蘇夫人當年在慧寶寺生產,人極虛弱,顧不上去看楊氏是什麼模樣,現下聽林奶孃這般說,猶自不敢信,親手養大的姐兒,是楊氏的女兒?
林奶孃又道:「夫人若不信,只管去石泉村瞧瞧楊氏,再瞧瞧那家的姐兒。若那家姐兒手肘處有一顆紅痣,模樣兒不像楊氏,而是像夫人,那便……」
蘇夫人一下子掩了臉,這是造了什麼孽啊?玉姐兒已是十六歲,配了人家,現正待嫁,出了這樣子的事……
且未婚夫婿的祖父是工部尚書,這等人家,你跟他說女兒是抱錯的,如今要換回來……
林奶孃見著蘇夫人的情狀,滾下淚來道:「一切都是老奴的錯,老奴這段時間病著,時不時夢見姐兒跟著楊氏在受苦,若在死前,不將此事說出來,老奴也死得不安心。」
人病成這樣,蘇夫人也不好再責備,嘆口氣道:「你好好休養,我自會帶人去石泉村瞧一瞧。」
林奶孃鬆口氣,合上了眼睛。
當晚,林奶孃便沒了。
第二日,蘇夫人方將此事告知了蘇逸明。
蘇逸明一聽女兒被抱錯了,也是大大震驚。
他踱了一會步道:「林奶孃臨死之前這般說,料著不是誆人的,不管如何,我們得趕去石泉村瞧一瞧,若那家的姐兒確實是咱們的女兒,須得接回來。」
蘇夫人紅了眼眶道:「可是玉姐兒怎麼辦?我親手把她養到這麼大,怎麼捨得把她還回去?且玉姐兒又許了周家,周家會怎麼想?」
蘇逸明擺手道:「姐兒都十六了,總歸要嫁人,跟那鄉下人家好好商量,給些銀兩,就當女兒已出嫁。」
蘇夫人一聽,心下稍安,也是,鄉下人指不定並不願意要女兒,而是要銀兩呢?
她想著,突然又一驚,「姐兒都十六了,會不會已嫁了人?」
蘇逸明也是一驚,「須得趕緊去一趟石泉,不能再耽擱。」
當年,蘇夫人帶著人回江南,才一到孃家,方才發現自己有了幾個月身孕,那時又喜又後怕,寫信跟蘇逸明說了,打算在江南待產,生了娃兒後再回京。
不想蘇老太太突然生病,急信召蘇夫人回京,說她若死了,媳婦不在跟前不像話。
蘇夫人逼於無奈,只得回京,因在路上顛著了,至慧寶寺便覺下腹不適,虧好遇著蘇鑒請了產婆……
想起這些往事,蘇夫人心下是埋怨婆母的。若不是婆母百般作狀,自己當年何至在路上吃盡苦頭,又何至於抱錯了娃兒。
夫妻商量了半天,便去跟蘇老太太說了此事。
蘇老太太一聽,哭天抹淚道:「這可怎麼是好哇?周家要是知道玉姐兒不是咱家親生的,還肯認這門婚事嗎?還有,養在鄉下的姐兒,縱然認回來,能跟親自養大的一樣嗎?若被養歪了,是一個不懂禮的,帶出去是要被笑的。」
蘇逸明無奈道:「母親,還沒見著人,或者人家也當手掌肉,好好養著呢!」
蘇夫人按下心底對婆母的不滿,介面道:「總得先接回來,沒得讓親女兒在鄉下受苦的理。」
蘇老太太猶自道:「但周家那頭……」
蘇逸明道:「周家是世家大族,一向講理,自能理解此事,到時兩個女兒,由得他家選一個就是。」
石泉村。
眼看蘇立秋一直說不成親,胡氏終於上門說項了,跟楊氏道:「你家算是好人家,秋姐兒識得字,現也幹得活,你道正經人家為什麼不來提親?」
楊氏一聽這話,心下一驚,忙忙倒茶遞給胡氏道:「你就指點一下我們吧!」
胡氏左右看看,這才貼到楊氏耳邊道:「知縣家是什麼人啊?他家當年想為大公子定下秋姐兒,結果你們讓他家碰了釘,他家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