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舒國公府(上)(第1/2 頁)
在房陵城南,漢水東岸,有一座佔地百畝,極為富麗堂皇的府邸,這裡便是著名的舒國公府。
舒國公趙從式,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曾孫,秦王趙德芳之孫,英國公趙惟憲第二子,當今天子的從伯父。
秦王趙德芳,便是後世影視劇中常常出現的那位“八賢王”的原型。
雖然從百年前斧聲燭影后,太宗趙光義承繼了兄長帝業,大宋的天子由此皆出自太宗一脈,太祖一脈自此開始沒落,但誰都心知肚明,從法理上趙從式才是大宋最正統的皇族後裔。
趙從式今年已經六十有一,從外表看,他可算是一個寬厚的長者模樣,繼承了太祖皇帝一對文質彬彬的淡眉,兩頰肉厚下垂,鼻樑高挺,如山巒一樣盤踞在臉龐中央,與人交談時,眼神中總流露出一種溫和的笑容,很容易令人心生好感,對他產生信賴。
雖然大宋的皇族基本都是高位虛銜,連皇帝的兒子也不例外,太祖一脈的皇族更是被當豬養,不可過多幹涉朝政,但趙從式還是堅持在能力範圍內,經常幫助一些年輕計程車子和官員,以皇親的身份給他們向朝廷爭取最大的福利,因此深得年輕官員和士子們愛戴。
但這種賺足名聲的舉動,自然是最容易引發朝廷的猜疑,尤其是東京城裡的天子,於是在趙從式的前半生經常受到朝中彈劾,但他始終我行我素,若不是仁宗、英宗皇帝維護,早就被奪爵流放了。
但到了如今新皇登基時,朝堂上便不怎麼留意趙從式的作為了,就連最為活躍的臺諫官也對這位“好事”的國公爺漸漸視而不見,原因只有一個,他老了。
歷經三朝,幾度沉浮,按理趙從式早就應該看透人世無常,作為太祖一脈更應該主動淡出朝堂,方是明智之舉。
可事實上,趙從式的熱心卻隨著年紀漸長而更加熾盛,更是無比懷念群星薈萃的仁宗皇帝時期,那些個風流人物以及眾多典故在他口中也是娓娓道來,每每談及,似乎這位老國公的內心就立刻充滿了青春與活力。
當然,趙從式多年來對朝局如此熱心,不僅僅是因為他對大宋的情懷,更多的自然是最現實的問題,便是他的這一脈皇族,能否平平安安地延續下去,當他百年之後,他家族和子孫的利益能否繼續得到天子的維護。
而與其他人明哲保身的舉動截然相反,多年來趙從式卻偏偏筆走偏鋒,選擇了“高調行事”,竟然還真的得到了歷任皇帝的青睞,敏感卻不反感。這種反常的現象,始終令朝野上下猜不透。
但趙從式自然有他的智慧,緣何他善待的皆是年輕的官員和士子?
那是因為年輕的官員和士子大多稚嫩,十分可控,科舉出身的貧寒子弟,得了小恩小惠往往便會感恩涕零。
而在“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大宋,得到了這些未來朝臣的支援,趙從式就算說錯了話做錯了事,也可穩如泰山、屹立不倒,同時還能撈足名聲,不可謂不高。
幾十年來,能看穿趙從式用意的只有兩人,一個叫范仲淹,一個叫韓琦。
這位在京西路房州養老的舒國公,平日裡除了遠觀朝中的百官諸僚外,還格外關注東京城裡官家的動向,甚至在宮中安插了自己的眼線,官家的一舉一動,情緒波動,他都瞭然於胸。
只有這樣,他才能準確地揣測聖意,使他這一脈常青不倒。
譬如最近,趙從式便得知新上任的官家趙頊,最近的心情甚是不佳。
自趙頊即位以來,很是迷戀變法之說,甚至準備興致勃勃考慮開始大刀闊斧地變革舊制,因而有意任命剛從江寧召入京的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無奈一眾宰執盡皆反對最終作罷,這種挫敗感使得這位年輕的天子十分不悅。
趙從式精準地捕捉到了趙頊微妙的心理變化,作為一名年輕氣盛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