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3 頁)
艾家經營復古首飾珠寶,喬蘅的母親衛家收錄中國古代建築圖樣,都和古典掛鉤,喬蘅又跟著外公做過幾年,倒是非常感興趣。
他見到翟冠的時候,真沒想過會是真品,&ldo;秋水宅有張老照片,太奶奶似乎也戴了。&rdo;
葆光佩服他的觀察力,&ldo;太奶奶戴的那頂也是複製品,用的材質都很差。&rdo;
那邊艾令時戴好手套,把冠輕輕托起來,光影折射下彷彿重現昔日公主盛裝時的華貴。
幾個女孩眼睛放著亮光,嘰嘰喳喳討論起哪位公主或王妃曾戴著它,著紅色的大衫霞帔,走過繁華的宮殿。
兩個人走過去,葆光低聲說:&ldo;現存的皇后鳳冠都收藏在國家博物館,這頂翟冠從宮廷流出,民國年間因緣到了太爺爺手裡,由他私藏著,後來戰爭爆發帶至巴黎,才得以儲存完好。&rdo;
&ldo;那是極幸運的了,國外博物館至今還展覽著許多中國文物,要拿回來得花不少錢。&rdo;
葆光摳著他的袖釦,想著流失海外的文物,&ldo;不說那些,這頂翟冠也經歷了大風大浪。家裡原不做這塊生意的,到了巴黎太爺爺開始做珠寶,經營慘澹,一家人幾乎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便拿翟冠當給一位朋友,太爺爺拿著那筆錢漸漸好轉,生活也越老越寬裕,太爺爺感恩,花了五倍的價錢贖回來,寶貝地藏著,連我們這些孫兒女也不給瞧。&rdo;
艾家的歷史說長不長,不過百年罷了,但其中的刀光劍影,商場沉浮無人能想像得出。
喬蘅笑道:&ldo;太爺爺是極有氣魄的人。&rdo;
社員上來茶果和點心,石榴也踩著地毯進來,招呼姐姐妹妹吃果子用茶水。
一屋子的人圍著,看也看不清,遇澄索性不看了,靠在沙發裡喝茶,&ldo;我怎麼聽說心悅週年慶的主題和這個有關?&rdo;
&ldo;今年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合作。&rdo;其實心悅有很多專案都和國家有合作。腳站麻了,葆光動了動,遠遠地看不真切,遂近了幾步,偏頭打量。
先前只大略看過一次,但仔細觀察又覺得實在精細至極。銅絲編成的冠胎,冠面皆飾翠雲,珠花上的寶石和翠葉無計,冠下鑲金口圈,冠上金龍有三,正中一龍口銜珠寶結,兩側的金龍飛於如意雲上,口銜長珠結,翠鳳有二,口銜珠寶結,背飾珍珠。整個翟冠光是珍珠就多達三千餘,工藝之複雜,涉及了點翠、花絲鑲嵌、百寶鑲嵌……
說到點翠工藝,艾令時感慨不已,&ldo;點翠工藝只剩少數手藝人在堅持傳承。&rdo;
翠鳥的爭議阻斷了傳承之路,到了點翠的困境時代。真正的手藝人又不過寥寥數人,這屈指可數的人中又有幾人因材料爭議問題放棄傳承。
點翠作為極具爭議的話題,心悅迎難而上,公佈了複製翟冠的計劃,網路頓時議論紛紛。
&ldo;翠鳥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複製翟冠就必須用到翠鳥羽毛,看心悅怎麼解釋?&rdo;
&ldo;如果有一天翠鳥滅絕了,和這些所謂的手藝人脫不了幹係。&rdo;
&ldo;翠鳥死於點翠,這種美麗但殘忍的工藝還是消失的好。&rdo;
&ldo;不會再購買心悅任何產品了。&rdo;
心悅官微遭到淪陷的第三天,葆光&ldo;心悅之光&rdo;代表心悅集團於微博發表了宣告。
心悅之光:&ldo;許多傳統工藝正面臨著取材問題,甚至因此而瀕危,也許有的認為這種工藝消失了也沒什麼好惋惜的。手藝一代代傳承下來需要費多少心血,吃力不討好,一直得不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