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氣概,為這種目標、主張的實現而進行不折不撓的搏擊,至於勢之順逆,人之譭譽,則全然不去顧及,即使斷頭灑血、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
湖南人才奇蹟的出現,因其突然發生而令人驚愕。中國近代第一批湖南人才的湧現,那麼出人意料,完全是不期而至。要不是朱熹在將近一千年之前發出過那麼一句著名的預言,“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人們幾乎根本看不到有關它的任何預兆。朱熹預言的應驗,時間隔得太長久,以至於人們幾乎忘記了這個預言的存在。然而,當它終於應驗時,人們又不得不嘖嘖感嘆這位南宋大儒具有強大的預測能力。
是啊,在王夫之和魏源出現以前,在湖南這個不受歷代統治者重視而往往被他們當作打發罪犯和貶官來居住的地方,確實沒有出過幾個名人。湖南的人才,被埋沒在自己遠離政治中心的家園。我們可以假設,在到清末為止的漫長的歷史歲月裡,湖南的人才其實和清末一樣多,但他們沒有出頭之日,因為他們沒有機遇登上廣闊的歷史舞臺。
令人窒息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是漫長的,對於中國人,尤其對於湖南人,那是幾千年單調而沉悶的日子。梁啟超說:一部中國史,三千年如一日。屈原和賈誼對湖南人的影響,在抗金、抗元時有所表現,但大多數時候,卻被掩蓋在沉寂之下。蔡倫做出了永遠令中國人自豪的偉大的發明,但在封建社會里未能為湖南人帶來崇高的聲望。湖南人的身影重疊在歷史的陰影中,無法走到絢麗的陽光之下。湖南藏龍臥虎,但龍未行雨,虎未出山。朝代在更替,諸侯分封割據,又被一一剪除,天下大事,按照不變的軌跡執行,把湖南的人才壓得透不過氣來。在他們無法出頭的時候,有誰知道他們是不是人才?
但是,湖南人終於得到了機遇。他們一旦得手,就以人才奇蹟所具有的力量,把中國三千年的封建史生生地扭轉了方向。他們根本不理睬“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鬼話,強調只有變法才是出路,他們向中國三千年的封建統治猛烈挑戰。中國歷史發生了鉅變,幾經曲折,走上了現代化建設的道路。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湖南的人才奇蹟,令全世界為之驚歎。
魏源的一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喚醒了中國的有識之士,也使日本人從夢中驚醒。日本人醒過來之後,沒有賴床,也沒有伸懶腰,而是立刻按照魏源的思路,研究富國強兵的對策。於是中國的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很快就積攢起了侵略中國的本錢。從魏源說出的這句話傳到日本的那一刻起,湖南已開始令世界矚目。
曾國藩、左宗棠這些湘軍首領,從軍事上找到了朝廷允許漢人武力崛起的機遇。他們自己都為能有這樣的機遇而吃驚,禁不住要揉一揉自己的眼睛,證實不是在做夢。儘管他們本來就是滿腹經綸,儘管他們已是躊躇滿志,但清朝的統治者居然能允許他們這些漢人去帶兵打仗,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們似乎沒有更多時間去考慮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也沒有餘裕去考慮自己能不能打仗,他們最大的慾望,就是不要錯失良機。於是一個人才的奇蹟又出現了,湖南人組成一支本地的軍隊,稍經訓練,就南征北戰,很快就打出了一個無湘不成軍的局面。他們的事例雄辯地說明,每當機遇到來的時候,湖南人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就是人才的特點。
湖南人需要機遇證明自己是不俗的人才,哪怕把握這個機遇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譚嗣同就是這樣一種人。他所立下的功業,是用死亡換來的。他是用人生最高的抉擇來書寫人才的奇蹟。在機遇到來的時候,他選擇流血,不選擇苟安。譚嗣同不是個別的現象,他的學生們也遵從了他的選擇。戊戌變法失敗後,唐才常在兩湖發動自立軍起義,死者數千,都是譚嗣同所辦時務學堂的學生。
湖湘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5)
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