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中秋佳節(第1/1 頁)
秋高氣爽,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來了。
它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故被稱為中秋。
中秋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八月節”、“團圓節”。
家人團聚,美食要備好,還要更豐盛,有葷有素。
就是江家這個情況,在中秋佳節,雖然也過,但是過得沒有那麼隆重。
和平常一樣吃飯。
上班,上學。
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通常會選擇與家人團聚,共同慶祝這個象徵著團圓和美好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晚上,許多人會選擇在戶外或陽臺上賞月,這是中秋節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
人們會一邊品嚐月餅,一邊欣賞圓月,享受家庭的溫馨時光。
中秋節吃月餅是另一項傳統習俗。
月餅是中秋節的象徵。
顧立夏想到了自己以前過這種節日的最後一個節目。
觀看中秋晚會,許多電視臺會舉辦中秋晚會,邀請明星表演節目,讓人們在家中也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和歡樂。
總的來說,中秋節是一個充滿親情、友情和歡樂的節日,人們透過這些活動來慶祝豐收、祈求家庭團圓和幸福。
可是實際意義上來說,江家兩倍人去了兩個人。
就第1箇中秋就不能過得隆重了。
顧立夏感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就什麼也沒有粘手。
直接江家兩兄妹來,除了天的四雙碗筷。
其實也看不出什麼來。
更何況顧立夏的父母。
在另外一個時空。
更何況一個姑娘,也不會抱有很大的幻想。
對任何一個人。
顧立夏也無法迴避。
吃完飯,選擇迅速回屋。
江文後腳就跟進去了。
顧立夏直接進空間,洗漱,休息。
甚至盼望著在這個時代的父母趕緊去世。
不看日子,不分場合的上門找事。
顧立夏又不會印鈔票,給他到哪裡去拿?
本來是假裝不高興,這一下子變成了真的不高興。
顧立夏對於孃家人的觀感是越來越差。
可惜了,一家子人,人就800個心眼子就原主一個白痴。
對那樣的父母抱有期望。
還不如死了算了。
顧立夏感覺,這一家人才將將夠上極品。
自己就不耐煩了。
那些和自己一樣。
穿到年代文的女主,怎麼就能一直斗極品呢,從第1章叨叨500章大結局。
每天都得鬥一群打不死的小強,每天都有不同的新方式。
顧立夏開始深刻厭惡顧家人。
重男輕女並不是窮的原因,而是窮的結果。這種現象深受社會經濟條件、文化觀念和家庭策略的影響。
在貧窮的年代,由於教育資源有限,家庭往往更傾向於投資在男孩身上,認為男孩能夠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從而增加家庭收入,同時也被視為年老時的經濟保障。
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認為男孩能夠延續家族血脈,而女孩則被視為外嫁之女,無法為家族帶來長期的經濟和社會利益。
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來說,重男輕女不僅是一種文化偏好,也是一種家庭生存策略。
由於教育資源有限,家庭更傾向於投資在可能帶來更多經濟回報的男孩身上,而忽視或犧牲女孩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此外,女性通常承擔更多的家庭照顧工作,且收入普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