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第1/2 頁)
至於接下來,蘇夷光對太子有信心,她可從沒有在太子身上看到想要復闢禮教的想法,她相信太子那樣聰明的人,一定會明白開放包容的社會更能繁榮穩定。
歷朝歷代,蘇夷光最喜歡的就是大唐的開放和包容。
她認為只有開放和包容的社會才能讓國家更加強大,至於閉關鎖國只會讓國家走向滅亡和屈辱。
張微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對蘇夷光道:「今日我身著儒袍,便是想要告訴你,儒學即便有再多的地方讓你覺得不對,你依舊要尊重它,因為它是治世之學,我們現在的安定都需要它來維護。」
「也許它有不對的地方,但是諸子百家又有哪一家是沒有任何缺陷的?」張微說道:「比起別的學說,儒學能夠安定國家這就足夠我們敬重了。」
張微今日之所以跟蘇夷光說這些,是因為太子跟他說,蘇夷光頗為喜愛雜學,他以小徒弟和他之前一樣少年心性,覺得儒學有各種不好,以後走上歧路,但是他發現他和太子似乎都有些過度擔憂了,小徒弟比他當初要明白地多。
「好了,不說這些了。」張微說完後又道:「接下來我會接著給你講史,你若是有其他想要學的也可以跟我說。」
蘇夷光自然點頭應好。
「我聽太子說,你認為史書不真,那你說說它都已經不真了,為何還要學史?」張微現在越來越明白,為何太子要將永嘉郡主交給他教導,他這位小徒弟有些想法確實和常人不一樣,說的話也都是常人不敢說的,或者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思維很獨特,目光犀利卻又心思澄明,比他當初還要厲害很多。
「史學不一定真實,但是我們為何一定要探尋真實?」蘇夷光笑笑道:「我們學史,不過是想要以史為鑑,少走一些彎路罷了。」
「說得對,你能懂得這一點已經強於一般人了。」張微對於自己收了這麼一個徒弟很是高興。他覺得自己收了一個真正的衣缽傳人。
人和人的聰慧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的聰慧是學什麼東西一學就會,舉一反三,但有的人的聰慧是心思澄明,直指人心,而他的小徒弟就屬於後者。
接下來,張微就接著秦始皇帝的歷史往下講。
蘇夷光不得不說,張微不愧是三元及第的狀元,確實比之前的劉元給她講的要豐富地多,當然最重點的是張微有時會參雜自己的想法和她討論,兩人意見相左時,還能夠討論,張微從不攔著她發表自己的想法,即便有時候她的想法是錯悟的,張偉也會聽完,然後耐心地給她指正。
學下來以後,蘇夷光只覺得收穫頗豐,張微將自己要講的講完,然後對著蘇夷光道:「今天的課就到這裡,明日我帶你出去。」之後張微又佈置了作業,根據蘇夷光的預估,這絕對趕得上太子的,不過讓她欣慰的時,張微沒有讓她練字。
不過,蘇夷光對張微的話,還是好奇,道:「您明日要帶我去哪?」
「去京郊的田地裡轉轉,正好如今是春耕的時候,身為我的弟子,絕不可以連地都沒下過。」張微說完後便起身離開。
蘇夷光望著張微離去的背影,想像著張微在地裡種地的樣子,瞬間覺得自己師父名士的形象崩塌了。
第74章 農家
蘇夷光回到薛府的時候, 房氏關心了她幾句,然後很高興地告訴她,安國公夫婦還有半個月左右就能回到京城了。
這讓蘇夷光有些驚訝, 要知道從北疆到京中的時間並不短。
「大哥大嫂想要見你, 一刻也等不了,都是加急趕回來的。」房氏說完後,真心替侄女和安國公夫婦高興,這總算是父母和女兒團聚了, 安國公一家盼這天都盼了十幾年了, 只是房氏有些遺憾道:「可惜你大哥二哥還有你三叔他們都來不了, 不然我們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