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第1/2 頁)
這麼一想,答案呼之欲出。
雖然以陸明煜的身份,說這些未免尷尬,他還是需要承認:燕家能鎮守北疆多年,能讓突厥在邊境銷聲匿跡,並非是隻靠虛名,而是實實在在有能力。如果「烏蘇可汗」是鄭易、郭信中的一人,從前的許多懷疑、疑問就都有了解釋。
第64章 雲歸 「朕便親往邊城,犒勞三軍!」……
陸明煜心中短暫劃過「是否要將鄭恭、郭牧帶到邊城」的念頭。不過很快, 他又將之劃掉。
無論如今主事的究竟是鄭易還是郭信,他們能離開嶺南,就該知道自己的家人會受到怎樣對待。
陸明煜不是殘暴天子, 可丟了逃犯,鄭恭、郭牧等人作為與其最親近的人,自然要受頗多審訊。
即便如此,鄭易他們還是走了。一走數年,改頭換面, 通敵叛國。這樣的人,哪怕看到父親被押上來、死在陣前,也只會再恨陸明煜幾分, 而非覺得自己做錯。
陸明煜轉而開始想,能否利用那兩人的身份。
鄭易最大的依仗,無非「知己知彼」。倘若利用他對大周將領的熟悉,引導他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更具體的計劃, 還要侯傑等人去想。陸明煜將自己對烏蘇可汗身份的猜測寫下來,連帶其他命令,加急往北疆送去。
更晚的時候, 西南守將抵達邊城。
其時已經是四月中旬。邊城天氣尚寒, 長安城裡卻已經是一片花紅柳綠。人們穿上輕薄春衫, 有心急的,連夏裳也翻了出來。
雖然戰事仍然在繼續, 可長安距離戰火畢竟遙遠。百姓要過日子,朝臣們也不能單單討論戰情。在春耕慢慢結束後,又有人舊事重提:陛下,是不是該選秀啦?
摺子擺在陸明煜面前。陸明煜看過,和過去三年裡的每一次那樣, 將其放在一邊。
李如意收起摺子,暗暗嘆氣。
他心有憂愁,想:這麼多年過去了,陛下竟然還是不能忘記燕少將軍。
倘若陸明煜知道李總管的想法,多半要笑。
等到所有情緒淡下,他再想起自己和燕雲戈提議的「重回永和殿做雲郎」,也要無奈於當初的衝動。
還好燕雲戈沒有答應。他畢竟不是蠢人,知道自己一旦留下,事情定然不好收場。
別的不說,就算陸明煜初時真能不在意他的身份,不在意燕家從前做過什麼。等到鄭易兩人逃走,天子再看與那兩人感情深厚的「雲郎」,如何能全不介懷?
燕雲戈說的沒錯,陸明煜能自欺欺人一時,卻不能自欺欺人一世。
就那麼離開,安安生生待在嶺南,才是對他而言最好的結果。
至於始終提不起心思選秀,就是另一回事了。
直到今日,陸明煜仍會記起母后坐在窗邊,閒閒看喜鵲的樣子。
後來去想,她的視野之中還有朱紅宮牆、巍峨高天。只是喜鵲還能飛走,她卻再不能離開。
皇后尚且如此,何況其他宮妃。像淑太妃、燕太貴妃那樣的,畢竟是例外。更多先皇的妃子,在最好的年紀入宮,往後就是數十年孤單寂寞。
陸明煜不願再讓旁人重蹈覆轍。他已經想好,既然自己不會再有孩子,繼承人便仍要從諸王之子中選。只不過,這次不能讓年紀比自己還大的人來。得要年紀小,仍好教導的王子。不要許多人,免得重蹈當年奪嫡之爭的覆轍。初時就挑好,往後十數年,慢慢教導。
再說北疆戰事。
剛剛抵達的鎮西大將軍姓趙,名嶽,也是一個陸明煜從小聽到大的名字。
他是地地道道的嶺南人,曾經多次帶領軍隊與西南之地的夷民作戰,經驗豐富。
饒是如此,陸明煜也知道,兩地天氣、地貌截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