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頁)
&ldo;小傢伙,你和我一起坐在靈車的後座上,死者的家屬,全部都上金盃,至於小靳和老許,你們就委屈點,找一輛車跟在我們的後面就好。&rdo;
艾凱拉木有條不紊的安排道。
☆、第三十六章 夜葬(2)
回人的葬禮簡單而神秘,他們不會像我們漢人那樣,人死後,在家裡停屍至少超過一天,供所有的親友到場憑弔。
一提到葬禮,我們的漢人,自然會立刻想到綠帆布搭成的靈棚,鋪天蓋地的紙紮與花圈,以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到擾民的各種器樂聲響。
這一切,對於回民來說,都是完全不敢想像的事情。
他們的葬禮很簡單,以上說的這一切,他們都沒有。
坐在艾凱拉木的身旁,坐著靈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看著一輛輛的車從自己的身邊開過,我閒的沒事,索性與艾凱拉木老頭子探討起關於回人下葬的事情來。
老傢伙一開始,還是雙眼緊閉,做出一副入定老僧的模樣,但是,經過我再三的詢問,這老傢伙終於招架不住,最終只得和我講起了關於伊斯蘭教喪俗來。
回人的屍體一死,便是立刻送去清真寺,有專門負責白事的散事阿訇,以及在他手下的執事,在清真寺專門設定的停屍房中換下身上的衣服,用其中蓄水池中的水替他們洗淨身上。
這一過程,也叫做洗艾思裡,翻譯成漢文的話,叫做使水或者洗埋體。
為亡人洗&ldo;艾思裡&rdo;一般需要三人,一人專門灌水,一人幫助沖洗,一人雙手輕輕洗滌。
洗時須戴手套,否則,使不得,因手摸羞體,在教法上斷為&ldo;哈拉目&rdo;(非法)。
洗的順序是先作小淨,用細布或棉花擦擦亡人的口鼻,以代漱口、嗆鼻,然後按從上到下,先右後左的次序沖洗三遍。洗亡人時洗的人默默唸誦:&ldo;按勒哈瑪奴,&l;夫艾&r;俄非勒來乎。&rdo;(哎!普慈的主啊!求你饒恕他。)一直唸到洗完。&rdo;
在洗亡人的過程中,不必為亡人理髮、剪指甲、剃鬍須或腋下毛等,這可是省下了很大的功夫。
如果死的是婦女,可以將頭髮梳成兩縷垂於胸前。
如果亡人橫死的話,那麼少不得會有傷口流血,或者是屎尿齊流等等,這種情況,也叫做出汙。
在這種情況下出汙穢只洗汙處,用棉花或紙擦乾淨。如屍體腫脹不能洗,只用水沖洗三遍即可。如果亡人身上有脫落的肉或器官,應放入&ldo;克凡&rdo;一起埋掉。
將屍體洗好後,阿訇會為亡人念誦經文,並且穿上伊斯蘭教特有的葬衣,克凡三件套。
有的曾經見識過克凡的人,曾經將其描述為直統統束縛人的面袋子。
之所以說是克凡三件套,主要是由於克凡共有三部分組成。
最裡面的一層叫做裡衣,也叫做匹拉罕,最貼身穿在屍身上面的。
雖然叫衣,但是,和普通的壽衣不同,既沒有脖領,也沒有袖口和褲腿,就像是一個裝面的大口袋,將人完全的包裹在了裡面。
包裹在裡衣外面的,是小臥單,與人體同長,最外面的,卻是大臥單,要求只稍稍超過人頭即可。
伊斯蘭民族,是提倡節儉,反對浪費的民族,不管是臥單還是匹拉罕,都要求量身定做,哪怕多一點的布頭出來,都會被認為是浪費而不被允許。
聽著艾凱拉木滔滔不絕的介紹著伊斯蘭人的喪俗,靈車不知不覺間已經下了北辰的高速路,徑直的朝著雙口鎮的方向開了過去。
才一到雙口鎮的地界,立刻便感覺到了這種城鄉結合部的荒涼,路上幾乎沒有路燈,車窗外面,全是裸露的土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