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3 頁)
do;。在今天看來,這雖已成不解之謎,但根據當時的許多蛛絲馬跡來推測,這恐怕是一場陰謀。
宋太祖趙匡胤是個有著雄才大略的有為皇帝,在中國統一大業尚未完成,他自己也正年富力強、大有作為的時候,卻於五十歲時突然去世,由他的弟弟趙匡義即位。史書對這件事的記載,多有徵引猜測。
趙匡義是趙匡胤的胞弟,與趙匡胤不同,趙匡義因為有哥哥的經濟支援而讀了好多年的書,所以,他比哥哥少了許多武功,但在文采學識方面,卻明顯趙普雖無大學問,卻能&ldo;半部《論語》治天下&rdo;,豈不令我們這些讀書人汗顏!然而,趙普治國為政的&ldo;辦法&rdo;,又是我們學不到的。
優於他的哥哥。趙匡胤當後周禁軍首領時,趙匡義就已進入核心,成為趙匡胤的得力助手。在陳橋兵變、&ldo;黃袍加身&rdo;擁立趙匡胤做皇帝的事件中,趙匡義是其主謀之一。因為擁立有功,趙匡胤也就十分重視他這個胞弟,有意栽培提拔,先把他任命為殿前都虞侯,領睦州防禦使,後來又任命他為開封府尹。開封府尹是個十分重要的官職,在這一位置上,既可通上,又可達下,對於經營自己的勢力十分有利。趙匡義在這一位置上培植大批私人勢力,這在他即位以後所任用的官吏中即可看出,而這些人也確實為鞏固他的地位發揮了巨大作用。
關於趙匡胤之死,官修的宋史均是語焉不詳,其原因恐怕是自宋太宗趙匡義以後北宋皇帝均是由太宗一支人繼承有關。這些人既不願說清事實,又不好胡編歷史,最妙的辦法就是繞過去。但一些非官方的記載和傳說卻很豐富。
宋代有個叫文瑩的山林老僧寫了一本書,叫作《湘山野錄》,其中記載了趙匡胤之死。說趙匡胤聽信了一個術士的話,知道自己氣數已盡,便召胞弟趙匡義入宮安排後事。當時,趙匡胤患病在身,他把宦官和宮人趕得遠遠地,自己和趙匡義對酌飲酒。宦官和宮人遠遠地看去,只見燭光之下,趙匡義時時避席而走,似有激動難忍之狀,又像是推辭不受的樣子,後來又見趙匡胤拿柱斧砍在雪地之上,大聲對趙匡義說:&ldo;好做,好做。&rdo;最後,趙匡胤入內就寢,當夜留趙匡義在宮內住宿。剛入睡時,趙匡胤鼾聲如雷,天還未明,便無聲息。內侍急忙入內檢視,只見趙匡胤已死去多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