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當然,武則天更沒有把中國變為一個&ldo;女兒國&rdo;,沒有把中國的男皇制改為女皇制,儘管她不服,儘管她採取了許多畸形的手段進行抗爭,她還是失敗了。她所爭取到的最大的榮譽是能與高宗合葬,這或許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她有著同皇帝平等的女皇地位,但要想壓倒男皇,那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然而,已經夠了,武則天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皇帝寶座上,給門閥士族勢力以毀滅性的一擊,使這塊板結的土壤開始鬆動;也給黑沉沉的男人世界以沉重的一擊,使中國的男人們終於被迫正眼看看女人;也重重地當眾打了中國宗法觀念一記耳光,讓中國男人從此不敢忘記中國女人的威力。
------------
9&ldo;杯酒釋兵權&rdo;(1)
------------
在封建專制社會裡,權力就是一切。因此,怎樣有效地控制權力,一直是帝王將相乃至志士和野心家所關注的問題。得權者想永久地控制權力,無權者想得到權力。於是,二者之間就出現了無休止的鬥爭,中國的古代社會,就在得權‐失權、無權‐爭權的痛苦輪迴中走完了自己的歷程。
據說農民起義能夠推動歷史的發展,對於這一宏辭闊論,在此先不予討論,農民起義能夠促進權力的轉換倒是無可否認的歷史事實。當政治腐敗、沉渣泛起、浮在社會上層的儘是卑鄙無恥的小人的時候,農民起義了,把社會渣子給沉到底層,把一些精英分子泛到社會的上層。但過了不久,原來的那些精英開始蛻變發黴,變成渣子了,農民就又起義,再把他們沉下去。這樣一來,農民起義是不是像歷史的車輪,先不必說,倒確實像置於歷史長河上的一架老水車,不斷地轉動,在轉動中把倒幹了水的水筒轉下來,把飽裝了水的水筒提上去。使有權者失權,無權者有權,農民起義真是一部權力轉換的機器,是社會轉動的潤滑劑。
看來,不論大權與小權,想&ldo;傳之子孫&rdo;,把住不放,是不大可能的,用今天話說,叫作&ldo;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rdo;。
然而,掌權者還是夢想永遠掌握權力,他們總是不願相信自己有朝一日會失去權力,尤其是那些帝王們,誰願意承認自己的王朝也像前代一樣是歷史過客呢?誰不認為自己的王朝是人類最後的王朝或是最後的歸宿呢?於是,他們想盡辦法集中權力,鞏固王朝。
其實,辦法也不多,經過廣大帝王們的反覆實踐,也只能總結出這麼幾條經驗:
一曰誣陷殺頭。對於掌握大權的臣下,尤其是功臣,特別是開國功臣,最突出的是開國武將,一定要斬草除根,否則,他們手握大權,日久必生二心。其辦法倒是簡單,就是羅織構陷,說他謀反,或是心懷怨望(就是今天所說的不滿情緒),就足以將其殺死甚至滅族,而且滅族一定要滅乾淨,否則後患無窮。例如,春秋時期晉國的權臣屠岸賈滅了趙盾一族,但由於趙盾的家臣公孫杵臼和程嬰舍死相救,總算藏下了一個趙氏孤兒,就是這個趙氏孤兒,長大以後向屠岸賈復了仇。所以,中國歷代帝王多接受教訓,決不心慈手軟。
二曰結納籠絡。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幾乎每一個開國帝王都要殺戮功臣,獨東漢的光武帝劉秀不然,他的開國功臣皆得善終,實屬難能可貴。劉秀的&ldo;柔道&rdo;玩得爐火純青,把人玩得一個個筋酥骨軟,俯首貼耳,乃至整個民族,自東漢以後,都失去了不少陽剛勇武之氣。歷史上,劉秀對待開國功臣,不是殺戮,而是和他們做兒女親家。好在皇帝兒女多,與開國功臣們差不多能供求平衡,使得滿朝文武,都與皇上成了兒女親家。在劉秀看來,這一決策實在英明,不是&ldo;妻子豈應關大計&rdo;,而是妻子可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