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中國康熙少年讀書像
歷史上有一位少見的英明皇帝,這就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康熙大帝。康熙即位之時才七歲多一點,可謂是少年天子。我們不能否認康熙身上有天生的政治家成分,但他青少年時期所過的較為自由、健康的生活對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這也是不容懷疑的。
清世宗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二月五日,順治帝福臨病逝,其第三子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
康熙即位之時,剛剛七歲零九個月,年齡很小,順治便把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接來,讓他們做顧命大臣,這四個人也在順治帝前宣誓,表示&ldo;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rdo;,&ldo;不計私怨,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rdo;。但是不久,這四位大臣就忘記了他們的誓言。
擺在康熙面前的形勢是十分嚴峻的。就朝廷以外的情況來說,滿清入關不到二十年,人心並未歸附,前明之思還在人們心中隱藏著,尤其是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三藩,勢力十分強大,多年來一直準備造反。臺灣島上鄭成功的後代也虎視眈眈,窺視清朝的東南沿海一帶,尋找時機,準備反攻。
東北方有俄國軍隊不斷騷擾邊境,侵吞土地,掠奪人口財富。西邊的西藏也很不安定,西北部的準噶爾部更是氣焰熏天,不斷向東進擾,北方還有諸蒙古部落,也伺機南下。
朝廷內部的局勢就更令人康熙帝巡視江南圖區域性
憂慮了,在四個顧命大臣當中,索尼年紀大了因病而死,遏必隆勾結鰲拜,唯鰲拜之命是從,而蘇克薩哈則是鰲拜的對頭。不久,蘇克薩哈就被鰲拜陷害致死。這樣,朝廷之上就只有鰲拜一黨了。鰲拜是&ldo;巴圖魯&rdo;(滿族語勇士)出身,號稱&ldo;滿洲第一勇士&rdo;,性格強暴,為人武勇,極難制服。在他把持了朝廷大權以後,大肆捕殺異己,曾矯詔殺死了山東、河南的巡撫和總督。他在朝廷之上專橫跋扈、盛氣凌人,根本無一點人臣之禮。他把康熙視若無物,經常當眾與康熙大聲爭論乃至吳三桂像
清代詩人吳偉業在《圓圓曲》中說:&ldo;慟哭六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rdo;無論怎樣,吳三桂的漢奸罪名恐怕是洗刷不掉了。
------------
12少年天子的卓越智謀(2)
------------
訓斥康熙,直到康熙讓步為止。在處置蘇克薩哈時,鰲拜要將他凌遲處死,康熙認為他無罪,鰲拜就大聲爭執,康熙仍是不許,鰲拜竟捋起衣袖,上前要打康熙,康熙害怕,只得同意鰲拜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朝廷內的形勢,竟至於此。
面對這種內憂外困的局面,康熙如果想開創一個太平興盛的朝代,必然要有非凡的謀略和氣魄。
少年的康熙就表現出他不同於一般人的膽識。首先,他決定除掉鰲拜,掌握實權,然後再作他圖。
康熙除掉鰲拜的方式極具少年的心性特點。
當時,鰲拜掌握軍權,如果直接下令捉拿,必定會引起叛亂,那時不僅鰲拜捉拿不到,連康熙自己也將面臨危險,朝中的正直大臣,甚至太后都對此一籌莫展。
一次,鰲拜稱病不朝,康熙親自去看望他,鰲拜躺在床上,衛士見他的神色有異,急忙向前揭開被子,發現鰲拜的身下藏著一把極其鋒利的匕首,鰲拜當時極為緊張,衛士也不知如何處置,康熙卻突然插話道:&ldo;隨身攜刀是滿人風俗,不必大驚小怪。&rdo;康熙在不動聲色之中穩住了鰲拜。
中年康熙像
公元1667年,康熙十四歲,按照當時的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