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在那白色當道的歲月,革命老區的鄉親們不畏強暴,冒著極大危險掩護了一批又一批紅軍傷員和軍烈親屬。正是有革命老區鄉親們的掩護,紅軍傷員、地方革命武裝和軍烈屬才被暗中保護下來。
敵人又來搜山了,為了不連累好心幫忙的鄉親們,炎林的母親拖著傷殘的身子冒死逃下山流落它鄉,她沿鄉討飯到處打聽小兒子的下落。
三年後,炎林的母親正在異鄉沿街討飯,一個小嫂子坐在對面的小攤旁目不轉睛的望著她。
小嫂子細細的打量著討飯的大娘,越看越象自己的親娘,但又不敢確認。想到母親怎麼會流落到這裡來呢?她搖搖頭,再看大娘好象比母親要老許多,身上穿著破爛衣裳不說,看起來她一身殘疾,直不起腰,一隻腳微跛,一隻手也是殘的。自己母親可不是這樣的啊,就是家裡再窮她也會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才出門,也許是太想家太想母親的緣故看花眼了吧?小嫂子慢慢低下頭暗自傷心。
&ldo;大爺,行行好,給口吃的吧&rdo;這沙啞滄桑的聲音聽起來是那樣的悽慘無力,大娘顫微微的伸出一隻破碗向路人討要。
天哪!這是她一輩子也忘不了的聲音,小嫂子楞了一下,她哭喊著衝過來,&ldo;媽!媽媽&rdo;她淚流滿面,跪在母親面前嚎淘大哭。
&ldo;閨女?是我的大閨女嗎?&rdo;女大十八變,母親已認不出了,大女兒長高了,她從一個扎著兩條小辨的小姑娘變成了小嫂子,從她盤在腦後挽起的髮髻就能看出來,母親又激動又疼愛的捧著女兒的臉仔細端祥。
&ldo;是我!媽媽,我是承秀,嗚&rdo;承秀已經泣不成聲。
炎林的母親沒有想到,為了尋找小兒子,竟在它鄉異地遇到從小送出去做童養媳的大女兒承秀,母女意外重逢,朱柳氏悲喜交加,當說起家裡的悲慘遭遇,她們抱頭痛哭。
承秀自從離開家後再也沒聽到家中的訊息,父親的慘死,兩個妹妹又被送去當了童養媳,不是誰都有她那麼好的運氣有個通情達理的好婆家,她知道兩個妹妹的日子一定不好過。
現在兩個弟弟也音信全無,知道一個大兄弟參加了紅軍,也不知是死是活,據村裡人講,小的一個兄弟被賣給外鄉地主家,到底賣到哪裡去了,母親一無所知。
承秀透過多方打聽,小弟總算有了訊息,在一個同宗鄉親的指引下,她們終於找到了可憐的小承凱。
只是那天地主恰恰沒有叫他外出放牛,讓他在後院推磨。炎林的母親和大姐承秀被長工偷偷領進去,她們在磨房裡看到了小承凱,他長得又黑又瘦小,一眼就看出三年裡受盡虐待,已經十歲的他看上去只有七、八歲。
見到母親,小承凱楞了片刻就默默流下眼淚,在地主家裡他從來不敢哭出聲,那會捱打更重。看著瘦弱的小弟,大姐哭了,承秀帶去的兩張大餅,被他狼吞虎嚥一口氣全部吃掉。
承秀對母親說道:&ldo;媽媽,這裡不是人呆的地方!我們快把小弟帶走吧!&rdo;趁人不備,母女兩人在長工的幫助下把小承凱偷偷帶出了地主家。
承秀的婆家通情達理,得知承秀意外遇見母親以及她家裡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嘆著氣對她說道:&ldo;秀啊,你母親能活下來真是不容易,讓她們來家裡住上一陣子,等緩過勁再說吧!&rdo;
&ldo;媽,謝謝您的好意相幫,這可不行啊!我媽媽就是躲出來的,還鄉團在到處找她,她不願再牽連任何人,一定不會住這裡。&rdo;承秀婉言推掉婆家的好心挽留。婆婆一聽這話才知道事態嚴重超出她想像,連夜備上幾斤野菜饃饃和其它的乾糧鹹菜讓承秀送給她母親,承秀好不容易遇上母親又找回小弟,但為了安全又抹著眼淚再次與母親和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