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頁(第1/2 頁)
聽說劉曜大獲全勝,遠在江南的清河王悅以為只是兩個趙國日常隔幾年打一架,然後休戰,消停幾年後再戰,就沒有往心裡去。
可是冬天來臨時,北方的王記胡餅店傳來緊急訊息,說後趙皇帝石勒親徵,和前趙皇帝劉曜隔著洛水,各自帶領十萬軍隊開戰。
而這一次,劉曜兵敗被俘,軍隊被斬首五萬,剩下五萬全線潰退。
清河看到信件時,簡直不敢相信的自己眼睛,在她心中,沒有劉曜打不贏的仗,怎麼就突然敗亡了呢?明明之前是大勝啊。
劉曜的確大勝了,這次由勝轉敗,全因他喪妻之後酗酒的毛病。
和石勒大戰之前,劉曜喝酒數鬥,騎上平日的戰馬,戰馬突然倒下,此乃不祥之兆,軍官們紛紛勸劉曜在營帳休息,不要出征了。
但劉曜不肯聽,自從羊獻容死後,他就有了自毀的傾向,聽不進去任何人勸告,他又喝了鬥餘酒,換了一匹馬出征,和石勒大戰,這一次他敗了。
敗了就敗了,退兵來日再戰便是,可是劉曜的坐騎是新馬,和他配合不夠默契,在撤退的時候戰馬冰河裡摔倒,劉曜被摔在冰面上,追兵們乘機往冰面投擲武器,劉曜身受十幾處傷,貫穿傷就有三處,鮮血把冰面都染紅了,就像蒙上了一塊紅布。
劉曜流血太多,當場昏迷,被石勒俘虜。
石勒剛開始對劉曜以禮相待,給他紙筆,要他寫信給在長安監國的太子,要太子舉國投降,就保他們的性命。
然而劉曜自從羊獻容死後,靈魂也跟著走了,生無可戀,早就不想活了,他拿起紙筆,寫下「太子和大臣匡扶我大趙江山社稷,勿以吾易意也」,要太子堅持守護長安的遺言。
石勒見狀,當即大怒,揮刀要殺劉曜。
劉曜不懼怕死亡,反而很是期待,「能死在帝王的刀下,總比老病死在床上來的榮耀,我不會投降的,我的子女也不會投降,你動手吧。」
石勒對劉曜心生敬意,揮刀砍下了劉曜的頭顱。
劉曜的頭顱居然是帶著笑意的,閉目而亡,石勒提起血淋淋的人頭,遞給養子石虎,「把他的人頭掛在軍旗上,投降不殺。」
無論出於私心還是處於三國鼎立,勢均力敵才能獲得暫時和平的考慮,清河王悅都不希望前趙被後趙吞兵,可是劉曜兵敗以及死亡都太突然了每天,他們都來不及反應過來去幫助劉曜反敗為勝,就聽說劉曜的人頭掛在後趙軍旗之上,前趙軍隊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崩潰了,四處潰散,太子劉熙還是個未婚的少年,尚無威信,根本無力召集軍隊,力挽狂瀾。
眼瞅著後趙軍隊要打到長安,徹底滅了前趙,清河王悅奔到長安,去帶走羊獻容所生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清河王悅趕到前趙皇宮,包括太子劉熙在內的三個弟弟,一個妹妹都不肯跟他們走。
劉熙警惕的看著這個同母異父的姐姐,「父皇堅決不肯石賊勸降,他的遺書是要我匡扶大趙江山社稷,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會被石勒斬首。這是父皇的遺命,所以我們不能一走了之,趙亡我們就亡。我們不怕死,就怕死後無顏面對父皇母后的在天之靈。」
清河急道:「你們的父皇這四年幹了些什麼?只知道喝酒,他腦子早就喝糊塗了。可是你們的母后……也是我的母親,我太瞭解她,如果她還活著,她一定希望你們四個活下來。」
太子劉熙對弟弟妹妹說道:「我是儲君,理應當死社稷,你們三個想活下來去的,就跟姐姐走,我不會強迫你們。」
兩個弟弟都搖頭,「我們不走,趙王我亡。很多東西比死亡更可怕。何況我們死後,就能和父皇母后在地下團圓了。」
今年十四歲的安定公主平日深受劉曜疼愛,被嬌寵長大,父皇被斬首,安定公主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