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這個畫家的風格一直都是以明快艷麗的色塊風格為主,在他三十歲之後才逐漸轉變了風格,用色演變成了這種莫蘭迪色系的簡約高階灰。有時論報導說,他三十歲那年,他的妻子離世了……」
耳邊響起了江卓溫和的解說聲,喬藍恍然大悟。
原來,上一幅畫是這位畫家年輕時的作品,而這一幅是他人至中年的作品。難怪從筆觸上能看出是出自一人之手,但正如江卓所說,運色上完全是兩種風格。
畫作是畫家表達情感的渠道,喬藍知道愛情、親情、事業、疾病都會影響一個畫家的風格。
就像大師莫奈,在遇到一生摯愛卡米爾之前,他的畫一直都以風景為主,而陷入熱戀之後,他畫的物件就變成了他的妻子。她撐傘回眸的瞬間,在海邊吹風的模樣,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被他用畫筆記錄了下來。
而在晚年時期,他因為得了白內障,而無法精確地分辨出顏色,這反而造就了他的驚世之作《睡蓮》。
當江卓說到這個畫家是在妻子離世之後才開始畫風突變,喬藍便意識到,這個畫家一定很愛他的妻子,愛到失去她後,他眼裡的世界都變了顏色。
再回看面前這幅畫時,又多了幾分感觸。
「江卓,你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也太厲害了吧?」
其他幾人也聽到了江卓的講解,許夢晴還專門去看了眼畫作右下方貼的關於作家的介紹。
上面只說了這個作家叫什麼,獲得了哪些獎項,並沒有提及他的生平,也就是說這些都是江卓自己的知識儲備,不禁驚嘆。
「我平時會比較關注國內外畫界的資訊,所以對近現代的畫家還算了解。」江卓如是說。
許夢晴雙手合十:「那就拜託你多給我們講講吧,我們這光看也看不出什麼名堂。」
確實,官方的作品和作家的介紹十分簡短,有的作品甚至就只有一個名字,很難去知道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
於是乎,接下來的江卓就彷彿一個盡職盡責的導遊,帶著一群沒見過世面的小朋友們,一幅幅地講解起畫來。
轉藝之後,喬藍也會時常關注些藝術圈裡的新聞、美術的變革和歷史等等,但她對畫家瞭解不多,都是僅限於莫奈、梵谷這些畫界巨肈。那種級別的畫家作品都是展覽在羅浮宮裡的。
而在今天的畫展中,作品大多是當代畫家,在繪畫學術界很有影響的人物。
有幾個只是聽著耳熟,對他們的生平完全不瞭解。
而江卓似乎對每個畫家都如數家珍,在他細緻的講解下,眾人更能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在畫中想要傳達的情緒和情感。
喬藍已經掏出帶著的小本子,認真地做著筆記,本來還想用手機拍拍畫,但是畫素太差,拍出來的效果不好。江卓帶了專業的單反,交給了談宇飛幫忙拍照,說回頭會把照片存在u盤裡讓大家複製,於是她便只管專心做著筆記。
「這位畫家很擅長寫實風,如果你們很喜歡寫實風油畫,可以多看看他的畫……」
「這位畫家起先是畫國畫的,後來轉成了油畫,所以他的油畫會有些中式的水墨風,獨樹一幟特別有辨識度……」
「這位畫家出版的《速寫綱要》很實用,」江卓想起什麼,偏頭看旁邊的喬藍,「我之前給你的書單上有寫,你買了嗎?」
喬藍就像忽然被老師點名的學生,連忙小雞啄米式點頭:「買了,但是還沒有看,不過我知道他,是很厲害的教授。」
江卓勾起唇角閃過笑意:「那就好。」
然而當眾人繼續移動腳步,站定在下一張畫的面前時,一直侃侃而談的江卓忽然卡了殼,語氣也有些不自然:「這個畫家……就隨便看看吧。」
喬藍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