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5 頁)
■ 根據貢獻大小來獲得報酬,這就是“按勞分配原則”。也就是說,出力的得,不出力的不得,多出力的多得,少出力的少得。或者說,有貢獻的得,沒貢獻的不得,貢獻大的多得,貢獻小的少得。如果像當時那樣,佔有社會資源和財富最多的,往往是出力最少的,甚至是不出力的,那就是不勞而獲,取非所得,無故富貴。
□ 第三條原則呢?
■ 第三,分配的原則既然是按勞取酬,那麼,為了體現公平,社會也應該保證各行各業“各從事其所能”,讓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就是“各盡所能原則”。而且,分工原則既然是各盡所能,分配原則既然是按勞取酬,那就應該為每個人都創造同等的機會,以便那些有能力的人為社會多作貢獻,也多拿酬勞。
□ 這就是第四條原則?
■ 對,機會均等原則。
□ 怎樣機會均等?
■ 有能力的上,沒能力的下。墨子的原話,是“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墨子說,即便是地位卑賤的農民、工人、商販(雖在農與工肆之人),只要有能力,也應該給他崇高的地位,叫做“高予之爵”;給他豐厚的報酬,叫做“重予之祿”;給他職務責任,叫做“任之以事”;給他實際權力,叫做“斷予之令”。相反,即便是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沒有能力也不能做官。總之,尊卑貴賤,都必須根據每個人的能力、表現和貢獻進行調整,做到“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這就是機會均等,能上能下。 。 想看書來
伍 墨子的“國企改革”(2)
□ 呵呵,這話怎麼聽著耳熟啊,不會是在講“國企改革”吧?
■ 我在前面不是講過了嗎,墨子就是主張“國企改革”的,而且主要是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是分配製度的改革。機會均等,能上能下,是人事制度的改革。或者說,自食其力,勞者得食,是基本原則;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是分配原則;各盡所能,知人善任,是分工原則;機會均等,能上能下,則是幹部任命的原則。
□ 真沒想到,我們今天的改革內容,墨子在兩千四百多年前就提出來了。
■ 所以說,墨子非常了不起。
□ 這就是墨子“國企改革”的內容?
■ 是。這四條,都是改革的重點,但不是目的。
□ 目的是什麼?
■ 建立公平正義的新秩序,建設公平正義的新社會。所以,墨子不但要改革分配製度,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還要改善人際關係,解決“弱肉強食”的問題。
兼愛,是徹底改革的“治本之策”
□ 請問,墨子有什麼辦法,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呢?
■ 兩個字——兼愛。
□ 兼愛?
■ 對!這是墨子提出的“治本之策”。
□ 為什麼是“治本之策”?
■ 因為墨子認為,當時社會的問題,全都“以不相愛生”。不愛,國與國就相互侵略,家與家就相互掠奪,人與人就相互殘害。這就是“國相攻,家相篡,人相賊”。同樣,不愛,強勢的就威脅弱勢的,人多的就壓迫人少的,富有的就欺負貧困的,高貴的就傲視卑賤的,聰明的就欺騙遲鈍的。這就是“強執弱,眾劫寡,富侮貧,貴傲賤,詐欺愚”。總之,當時社會的所有問題,包括“資產重組”、“弱肉強食”和“分配不公”,都因為“不相愛”。
□ 所以,墨子的辦法,就是對症下藥,用“兼愛”來治“不愛”?
■ 正是。墨子說,諸侯相愛,就不戰爭;大夫相愛,就不掠奪;人與人相愛,就不殘害。其中,最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