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南軍之望謝幼度、淮陰城北師盡潰(第1/5 頁)
前秦攻克襄陽後,金俱難、毛盛、邵保等將所率七萬人陸續到達淮北,毛當、王顯也率軍二萬自襄陽東來會師,晉軍方面謝玄寡不敵眾,率軍退回廣陵。
因秦軍重兵來犯,迅速攻至淮河以南,毛當、王顯與彭超、金俱難等人會師,攻克盱眙。之後彭超親自引軍六萬,與金俱難圍困樊梁湖北岸的三阿,又以毛當、毛盛為偏師,率騎兵二萬進逼堂邑。
東晉以徵虜將軍謝石率水軍進駐江北,在堂邑西南的塗中設防,另以右衛將軍毛安之、遊擊將軍司馬曇之、淮南太守楊廣、宣城內史丘準聯兵四萬進駐堂邑。
謝石是謝安之弟,其妻諸葛文熊是東晉“中興三明”之一諸葛恢的小女兒,諸葛恢的祖父諸葛誕是諸葛亮族弟,此時的北府軍中,謝玄部將,任北府軍督護的諸葛侃亦出自琅琊諸葛氏。
毛安之是毛穆之的弟弟,為毛寶次子,簡文帝司馬昱親信,宿衛將領。
司馬曇之是東晉河間王,為司馬懿之弟司馬孚的後裔,皇族宗室。
楊廣出身弘農楊氏,其父楊亮時為桓衝諮議參軍,駐守江夏安陸,桓氏部屬。
丘準出身吳興烏程丘氏,屬於三吳士族,在毛穆之上疏辭讓官職返回巴東後,接任宣城內史。
至(379年)六月中旬,秦軍先後攻克下邳、淮陰、盱眙,戍守堂邑的毛安之等人聞訊後,四萬晉軍因為驚恐不戰而潰。
三阿是東晉僑置幽州所在,守將田洛是北府軍將領,幽州刺史,典型的朝裡有人好做官。作為謝玄部將,此前隨其前往泗口救援彭城的何謙、高衡,一個是後將軍,一個是東莞太守,北府軍新建不過一年有餘,這些將領官銜之高不禁令人咂舌,如毛穆之徵戰多年,再次回到巴東領軍時,也才因為桓氏與謝氏的政治交鋒被拜為右將軍。
建康對岸,江北就是堂邑,堂邑西南是塗中,東面是廣陵,廣陵北面的高郵、平安,距離三阿不過百餘里,因此在毛安之等人潰退後,建康也為之震動,接連增兵南岸沿江戍壘。
堂邑晉軍潰退後,謝玄作勢西出廣陵,往堂邑迎戰秦軍,實則再次以何謙為前鋒,北上救援田洛,解三阿之圍的同時,自率主力入樊梁湖,從三阿東側繞過,進至三阿以北的白馬。
白馬得名自白馬塘,為邗溝古道一部分,始自吳王夫差北上爭霸,鑿河通漕,南宋時因黃河南徙,才逐漸成湖。
樊梁湖西北,與甓社湖相連,甓社湖又北接津湖,東漢末年,陳登為廣陵太守時,徵民夫鑿馬瀨溝,使津湖直通白馬塘。
白馬塘再往西,就是石鱉城、白水塘,白水塘又與破釜塘相連,西南就是盱眙。
謝玄發揮晉軍水路機動的優勢繞行側後,意圖截斷秦軍與淮陰的聯絡,就此搶佔主動,劃定對己方有利的戰場,背倚水面艦船提供的庇護,由進攻轉入防守。
秦軍由於大部分騎兵都集中起來派去了堂邑,而謝石的艦隊自塗中,由西向東順流而下,卻不上岸,秦軍偏師自恃機動優勢,存有吞吃之心,為此被吸引、阻截在堂邑,與主力的聯絡被割裂開來。
留在三阿圍城的秦軍主力步卒居多,兵種單一,臃腫難以排程,沒能及時應對晉軍的機動,後路被斷更是讓本就補給出現問題的秦軍士兵慌了神,高層將領之間的衝突又導致指揮的混亂。
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可前秦這次進攻淮北,意外的突破了晉軍江淮防線,直入淮南,到達江北,一路勢如破竹,毛安之等人的不戰而潰,更是令晉軍看起來不堪一擊,這讓秦軍將領的心態也發生相應的變化。
簡單來說,就是膨脹了,南軍之前的不堪表現,使得攻入建康、俘虜晉室君臣成為可能,簡直唾手可得,這夢幻般的“良機”,讓秦軍將領有些上頭。
由於接連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