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謀臧不從、許謙謀國(第2/3 頁)
州,三國、西晉時因轄地廣闊以及封國之故進行了分割。
燕鳳在權翼口中得知代國變亂後,瞭解到拓跋氏本部潰散殆盡後,他本人繼續留在長安斡旋的同時,也以遊說代國內部為名,透過書信聯絡了許謙襄助。
許謙年少時不拘小節,以文才出眾得名,更精通天文、圖讖,與燕鳳是志趣相投的至交好友,還一同受命教導世子拓拔寔。但不同於燕鳳的被迫出仕,當時已經淪為寒門的許謙一家,是為躲避戰禍主動歸附的代國,因此被拓跋什翼犍當作典型來嘉獎,入仕代國之初就擔任郎中令,還兼掌記室。
不過也因為拓跋什翼犍的優擢,使得身為漢臣的許謙遭到國中鮮卑貴族嫉恨,使人告發其盜絹二疋,意思就是他貪汙了兩匹絲帛。拓跋什翼犍一聽就明白是各部酋長不滿他信重漢臣,因而遷怒並構陷於許謙,但他出於維護統治卻不能輕易懲處使這些部大離心。拓跋什翼犍只好將此事留中不發,透過燕鳳向許謙傳話,表示清楚他的冤屈,但無法為其恢復清白,感到慚愧並請求諒解。時人極重名望,尤其是漢地仕人,但許謙卻對拓跋什翼犍的做法表示了理解,沒有為此生出隔閡,反而感激這份信任,君臣融洽更勝往昔。
拓跋什翼犍遇弒後,劉庫仁接受前秦任命,代國名義上被兼併,但就像前燕滅亡後的關東六州一樣,各地官員、酋帥並沒有大變動,只要上表降附就能留任。
劉庫仁縱使是代國王族近親,但此前也不過是南部治下實力較強的部大之一,甚至獨孤部都可以說是拓跋什翼犍一手扶植起來的,不管是阻斷白部與鐵弗部的聯絡,還是限制拓跋寔君的勢力,都因此使獨孤部上下深深打上老代王的烙印。
許謙作為老代王最為信重的漢臣謀士之一,在國中大亂後攜家人避居到獨孤部,自然得到正陷入困境的劉庫仁籠絡,在聽其講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尊王攘夷兩個典故後,當即以師禮拜請許謙為之謀劃,畢竟當初也曾隨燕、許二人學習過一段時間,自覺有些許情分。
可在許謙心中,則是感念拓跋什翼犍、拓拔寔父子,全力配合燕鳳,暗為拓跋珪謀國。
而劉庫仁在任命南、北部大人時,也覺得長孫氏與叔孫氏都是拓拔氏支族,更深受老代王恩遇,所以並未全然聽取許謙建議,轉而選擇了具備名分卻年少幼弱的長孫嵩、叔孫建。
這就是訊息延遲、不對等的緣故了,身在長安的燕鳳先一步知道了苻堅的聯姻打算,知道他這邊難以阻撓,在獻上分置兩部的安邊之策時,得其書信告知的許謙一點就透開始配合,一邊讓劉庫仁為穩固地位而庇護年幼的拓跋珪,一邊利用劉庫仁的私心從盛樂一側破壞可能的聯姻。
一旦苻堅以宗女聯姻劉庫仁,有前秦作為獨孤部後盾,拓跋珪即便能安穩成年,代國這一攤子以後也沒他啥事了。
但這存在一個前提,那就是劉庫仁在代國內部的威望不足以統合各部,這才值得苻氏與之聯姻,以前秦的外部支援作為其助力。可經過採納許謙的策略,劉庫仁一掃之前戰敗的頹勢,大有重新黏合代國各部的勢頭,這就讓苻堅遲疑了。
而趁著苻堅的猶豫,燕鳳上表請求歸代,一方面表示心念故主恩義,要回去祭奠老代王、教導年幼的拓跋珪漢學。另一方面,則感謝前秦對代國拓跋氏的保全,表示自己更熟悉代北的人員、事務,也明白前秦的底線,可以將苻堅的要求傳達給劉庫仁,並對其進行督導。
苻堅對代國處置的憂慮,燕鳳全都說到了點上,這還怎麼好拒絕,心懷舊主更令人讚賞,於是就准許他返回,還讓其順帶傳達封賞詔命,來堅定劉庫仁抵禦劉衛辰的信念,但原本提到的聯姻一事卻暫時未提。
燕鳳作為將代國分置兩部之議的提出者,從中得了天大好處的劉庫仁在其返回盛樂時以重禮相迎,得知秦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