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梁呂不睦、代國內患(第1/3 頁)
前涼國主張天錫投降後,苻堅任命從徵的中書令梁熙為涼州刺史,鎮守姑臧並撫定其餘郡縣。
梁氏本貫安定郡烏氏縣,東漢時為桓帝所誅的跋扈將軍梁冀,就是出自這一族。
烏氏縣與關中四關之一的蕭關相距不遠(都在今固原東南),這一帶地處邊郡,向來是胡漢雜居。
蕭關依託六盤山山口險隘而立,六盤山山脈是涇河的發源地,還是關中平原西北方向的天然屏障,其南段別稱隴山,又是渭河平原與隴西高原的天然分界線,隴西郡就是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
古代以西為右,所以又稱隴右,天水郡就是漢武帝時從隴西郡分出一部所置,三國曹魏時又分隴右置秦州,因秦邑得名,其後幾次省罷、復置。西晉時,將秦州治所從天水郡冀縣遷到上邽縣,並改曹魏廣魏郡為略陽郡,以臨渭縣(今甘肅清水西南)為其郡治,前趙、後趙、前秦都沿用這一區劃,而且前秦苻氏就出自略陽臨渭氐。
秦漢之際,匈奴擊敗大月氏,佔據河西,向南聯合羌人,成為西漢的大威脅。
漢景帝時,研種羌首領無弋留何率部歸降,被安置在當時的隴西郡狄道、安故、臨洮、氐道、羌道五縣。
漢武帝時,霍去病兩次出擊河西,為切斷匈奴和羌人,先後設定河西四郡,並從內地大規模遷移人口實邊。
東漢末年,與西羌的戰事更是持續數十年,各族之間因為利益,今歲通婚聯合,來年分道揚鑣乃至敵對,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西晉八王之亂後,因國力衰微,匈奴、鮮卑、羯、氐等族相繼建立政權,河西與中原的往來一度被迫斷絕。
及至前秦時秉承周禮、崇尚儒學,北方邊郡本就胡漢習俗交融的地域,已逐漸胡化的漢人又重新漢化。呂光就是其中代表性人物,東遷枋頭時期,少年的他就好弓馬而不喜讀書,與同樣性情正直,卻文采出眾的梁熙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少年同窗,這種人生三大鐵的交情,卻因為一個是得過且過、不求甚解,一個則學業有成,經常代師授課,因早先的種種誤解,呂光與梁熙之間的關係早已是水火不容。
呂婆樓故去後,呂氏在前秦中兵內的威望並未減少,但相比士卒對老太尉的敬重,對作為其長子的呂光則是更多了幾分畏懼。不過每當底層士卒閒談時,一說起最值得信賴的人,必然是苻堅、王猛、鄧羌和呂光。
苻堅在苻雄死後襲爵東海王,苻健加封他為龍驤將軍以作勉勵,由於苻洪、苻雄在後趙時都曾擔任此職,這個官職在前秦一直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尤其是在苻堅即位之後,更是成為不輕授於人的最具榮耀的將軍職位,直到淝水之戰前才被苻堅授予深受信重的姚萇。
苻堅、王猛帶領前秦走向強盛,對外戰事更屢屢取勝,鄧、呂二人在軍中都以勇猛、長於計略著稱,為人又正直、寬和。在士卒們看來,跟著既能帶頭衝陣,又會動腦子打仗的人作戰,不僅輕鬆,還能減少很多無謂的傷亡。
再加上時值亂世,秩序敗壞,人心難測,行若禽獸者舉目皆是,講原則的厚道人實在太稀有了。而且苻堅高高在上,王猛已經病故,鄧羌則是遲暮,唯獨呂光正值壯盛,不僅身兼父子兩代人在軍中的聲望,弟弟呂寶、呂他、呂方更常年在中兵內擔任中下層軍職。
文臣武將在當時並非涇渭分明,出將入相才是常態,呂光寬厚持重又有勇略,得王猛舉為賢良入仕,以美陽令起家,且頗有政績得百姓愛戴。轉遷加領軍職後,呂光幾次從徵,討幷州張平時,刺其義子猛將張蠔落馬,與鄧羌一同生擒。五公之亂時,繼楊成世、毛嵩兵敗後,王鑑聽取呂光建議,二人先敗苟興、後破上邽,殺苻雙、苻武。滅前燕時,呂光負責監察諸將,卻與舉主王猛一同力保違令的鄧羌。
美陽(今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