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質疑是用來打破的(第2/2 頁)
且有的直接能洗掉。”
“在就是釉。”
“唐三彩的釉是一種亮釉,剛燒出來的時候光亮奪目,光澤燦爛。”
“可是百年之後,這種光澤就不那麼亮了,變得溫潤晶瑩,釉光逐漸變得柔和自然、精光內蘊、寶光四溢。”
“除非釉面腐蝕嚴重,否則真唐三彩不會失去柔潤的光澤。”
“那些仿造者也能讓高仿的釉面光澤柔和溫潤,但是柔和卻掩蓋不了那種光的犀利,溫潤之中隱含著賊光,通體一致的釉光毫無內涵。”
曹子建說的仔細,石渠聽得也十分認真。
一直等到曹子建說完,石渠才開口道:“曹兄弟,那你說,這件唐三彩是不是生坑出來的?”
“看不到土咬的痕跡。”曹子建搖了搖頭。
要知道,土咬是出土古瓷帶來的特徵,熟坑(傳世品)的陶瓷不存在土咬,只有生坑(出土)的必然有土咬。
就在曹子建話音剛落,何尚德開口道。
“說的倒是一套一套,但眼力嘛,也就這樣。”
“哦?”曹子建看向何尚德:“不知道我哪說錯了呢?”
“唐朝人崇尚的是“事死事為生事”的厚葬風俗,因此,凡唐三彩,都是陪葬品。”何尚德開口道。
“這件三彩罐沒有半點土咬的痕跡,顯然就是仿古品。”
“那可不見得。”曹子建搖頭道:“唐朝前期確實是這樣,但是到了唐玄宗執政的開元年間。”
“雖然大唐依然處於國力強盛時期,厚葬之風在唐朝社會依然十分盛行,但玄宗李隆基開始提倡節儉之風。”
“並在開元二十年和二十七分別頒佈了《大唐開元禮》和《唐六典》,限制了官員們的葬品配置。”
“隨後又在開元二十九年頒佈了更為明晰的規定,因此價格昂貴的明器唐三彩數量減少。”
“但畢竟燒製唐三彩的匠人、製作工具和窯口還在,於是唐三彩找到了新的出路——生產民間用具和建築的配飾。”
“這也使得唐三彩不在只是明器。”
“不是明器,流傳就變得極為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像三彩罐這類實用工具如今這麼稀少的原因。”
“但稀少並不代表它就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