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回瑞州(第2/3 頁)
詳細介紹了此次作戰的過程,都是唏噓不已。
勝利固然可喜,但是傷亡也確實是巨大的。
說完這些,就該王彥庭瞭解瑞州的情況了。
王彥章簡單介紹了一年來奚人數次前來打草谷被教育了一番的情況。
王彥庭含笑認可。
自己堂兄嘴裡的教育料想也不是常規認知裡的教育。
司田盧浚介紹了兩年的生產情況。
他現在地位特殊,雖說是小小的七品官,但誰都知道糧食在瑞州的重要性。
去年的秋收又是大豐收,加上從江南和盧龍買來的糧食,使得瑞州的冬天過得平靜祥和。
哪怕王彥庭遷了幾萬人的渤海國百姓過來,也都安排妥帖了。
按照今年的天氣,估計收成也不會差。
現在大家都感慨,沒想到北方的土地比江南還肥沃,產量穩定而高效。
王彥庭卻依舊清醒,要求大家儘快把周邊的荒地規劃好,能開墾的一定要全部開墾出來。
還有就是大豆類的作物需要按照比例強制種植,府衙統一收購。
隨著戰馬的增多,以後這一塊的消耗將直線式上升。
“我這裡還有幾件事需要和大家商量一下。”
王彥庭看情況都已經說的差不多了,決定把自己最近考慮的幾件事情和大家討論一下。
“明軒,你說吧,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這件事,連王彥章和劉瓚都不知道。
但是基於一貫的信任和彼此的關係,劉瓚想都不想就問。
第一件是戰死計程車兵的家屬問題。
原來定的是給20貫撫卹金,加20畝地,連帶著孩子養到14歲。
但是這一次出去作戰的過程中,王彥庭無意中聽到幾個士卒抱怨因為打仗沒有辦法給戰死的兄弟家裡幹農活了。
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那個兄弟家中只剩下老的和小的,根本沒有能力種地了。
至於撫卹金,也只能顧到一時,肯定會坐吃山空的。
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少數。
王彥庭心裡一動。
隨著瑞州的發展,他已經準備把現有的鹽場擴大規模,還有造紙和印刷也要搞起來。
而且,軍隊多了,戰馬的配種和培養都要建立計劃,武器的打造工廠也要籌備。
這些都需要人力,還必須是信任的。
還有什麼比烈士家屬更加可靠的呢。
即便沒有手藝,也可以跟著師父學起來。
另外一些切草料、印刷書本的活,也適合體力較差的老人和婦女。
在他看來,只有真正讓這些人能夠有日常的生活收入的保障,才算是解決了士卒的身後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他現在深受基層將佐不識字的苦。
很多命令,只能口述。
這是很容易造成誤傳的。
因此,他準備建立學堂,先把都將以上的人強制學習識字,慢慢擴大到隊正一級。
很多適齡的烈士子女,也可以免費入學,這樣等於提前準備下一代基層官吏和軍官了。
反正今年開始州府衙門的收入穩定了,也有了積餘,王彥庭就決定把這個辦起來。
他以為自己還需要費一番口舌,沒有想到所有官吏紛紛叫好。
這些人現在也看懂了,在瑞州,升遷也好,光宗耀祖也好,第一就是進入王家兄弟的體系。
沒看見李秉思原來只是瑞州一個幾百人的營將,現在儼然已經是軍中的第三人了。
再說了,這些開支本來就要,給烈士家屬還能搏個好名聲。
至於辦學堂,還能少的了自己家的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