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9頁(第1/2 頁)
國際社會也沒有旁觀,出於地球村民的義務和責任感,競相援手。
巨大的災難面前,制度,黨派和國家利益已漸次模糊。
中國香港,中國臺北,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派出了他們頗有經驗的國際救援隊。
各方捐款紛至沓來。
阿拉伯王室發言人宣佈,國王和王儲決定向中方捐贈五千萬美元現金和一千萬美元物資,共計約合人民幣四點二億元,幫助中國抗震救災。
日本政府,宣佈五億日元約四百八十萬美元。
德國政府向德國紅十字會提供五十萬歐元幫助中國救災,b集團向中國捐贈能滿足二十五萬人臨時安置點需要的社群醫院。
泰國,老國王已然離世,但是除政府向中國政府捐款五十萬美元外。國王的發展基金會和泰國新王各向中國捐款十萬美元。
還有印度,還有俄羅斯,還有英國……
除此之外,國人也紛紛慷慨解囊。
在jack和唐建凱的倡導下,香港的慈善工作表現突出。
其中和記李超人捐贈一點一億元,少基唐三叔一億元,這兩個微妙的數字,讓李君閣不由得啼笑皆非。
在後續的時間裡,立法會共撥捐款九十億港元,民間捐款達一百三十億港元。
民建聯一項民調顯示,百分之九十五的港人曾為蜀州捐款!
米國《紐約時報》也不由得發出感慨。
「致命災難,觸發了中國人前所未有的慈善熱潮,特別是在新富和城市人當中。
捐贈像潮水一樣湧入,善款比中國去年全年募集到的都多。
對於一個政府曾包辦福利的社會來說,這次的捐贈令人矚目。
儘管向數百萬無家可歸者提供的援助主要還是由政府和軍隊提供,但這次,民眾迅速組織自救,而不是坐等政府組織的救援工作。
為災難募捐的銀行帳號不斷在網路日誌和手機上閃爍。
獻血中心擠滿了前來捐血的民眾,已開始要求市民預先登記方能獻血……」
……
當國內的媒體還沉浸在對地震細節的報導和對典型人物的挖掘和整理時,更多的西方媒體,已敏銳地感受到了大地震之後中國社會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民眾極具想像力和飽含熱情的各種自發救援活動。
他們將這種現象總結為他們自己熟悉的一個名詞——公民社會,並訝異於它在中國的產生。
因地震而出現的志願者大軍,讓西方民眾意識到,中國社會的印象和形象,與以前的官宣有多麼大的反差與不同!
對於這一切,李君閣表示不屑一顧。
倉廩實而知禮節。以前那是大家日子都過得緊吧,但是中國人的傳統家國,民族觀念,那是早就銘刻到了骨子裡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那是兩千多年前的事情!
根據系統的統計,僅在十五日這一天,就有至少五萬名志願者以蜀都為中轉地,想盡一切辦法奔往災區。
要是加上各地的志願者,和一些臨時的義工,那數量更是龐大!
對於突如其來的志願者大軍,災區基層幹部們的感覺是複雜的。
大家都缺乏經驗,甚至是缺乏信任。
對於這些開著自己的汽車,拉著藥品食品,背著各種裝備,眼裡透著殷切淚光或舉著寫著各種字號旗幟的人們,幹部們既感欣慰,也感緊張與頭痛。
欣慰的是,在人手和物質緊張的情況下,來了救兵。
緊張的是,不知道那些寫著各色文字的旗子的qq群,微信群,有沒有在民政部門的登記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