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2 頁)
仁宗便也一笑,先動筷子,夾了一塊紅燒肉。
吃罷,有些疑惑:&ldo;這是……什麼肉?&rdo;
&ldo;豬肉啊,您吃不出來麼?&rdo;忽然又想到,宋朝原本就不流行吃豬肉,蘇軾都說豬肉&ldo;貴者不肯食&rdo;,宮裡一定多用牛羊魚肉,鮮少吃豬肉。
&ldo;豬肉,能做出這般好的滋味,你的確是廚藝甚佳。&rdo;仁宗邊稱讚,邊又將一塊放入口中。
被表揚了,羅清秋挺高興,自己也夾了一塊。按理說,如果皇帝邀請你吃飯,也就是動兩筷子意思一下,主要還是陪著皇帝。不過羅清秋心眼實,反正仁宗確實吃不了,而且因為是招待仁宗,這一桌菜半數都是大魚大肉,別說是自己了,開封府的官員平時也吃不了這麼好,所以自己也吃得津津有味。
雖說&ldo;食不言,寢不語&rdo;,但作為一個皇帝,這些在宮裡已經踐行得夠夠的了,仁宗想著,索性都微服了,不如再隨便一些,於是邊吃邊同羅清秋閒聊:&ldo;你是如何想到烹飪豬肉的?&rdo;
好問題,這誰知道啊。羅清秋邊嚼著一口菜邊思考,這口菜嚥下去了,便道:&ldo;豬肉便宜啊。若能想辦法把便宜的食材做得好吃,豈不是好事麼?&rdo;
&ldo;那你可介意將這豬肉的烹製方法向百姓公佈?&rdo;仁宗問道。
羅清秋猜測仁宗大概是想造福一下百姓,不過她卻猶豫了。倒不是她想藏私,她知道,而北宋人不知道的美食還有很多。只是如果做法掌握在自己哪怕少數人手裡,吃的人吃了就吃了,留不下什麼。但如果做法廣為流傳,家家戶戶都會做了,那到時候蘇軾就沒的發明瞭,會不會對他甚至其他人的人生軌跡有影響?
但是仁宗都這麼問了,若是不答應,豈不是顯得自己很自私?還會給仁宗留下不好的印象。嗯……反正蘇軾的人生成就也主要不是體現在東坡肉上,羅清秋權衡之後,還是點頭答應了。
仁宗對羅清秋的回答很滿意,又道:&ldo;姑娘,朕總覺得,你比起一般的姑娘家,要落落大方許多。&rdo;仁宗一直有這樣的感覺,他之前倒是也見過別的民間女子。莫說民間女子,就是選秀時的秀女,那些都是做好準備見他的人,多半也都半羞半怯,不大敢正眼看他。但羅清秋,除了第一次見面行禮時出於禮數特意沒有看他之外,倒是挺敢於直面他的目光的。
&ldo;啊?那……多謝官家誇獎。&rdo;羅清秋沒想到仁宗誇人誇得這麼直接。不過轉念一想,他是皇帝,沒必要拐彎抹角的,想說什麼自然就說了。
&ldo;說起來,以你的廚藝,為何會願意在開封府做事呢?我想,你若是去京城中的大酒樓,也能謀到好差事。&rdo;
&ldo;因為開封府是百姓心中的好衙門,包大人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啊。&rdo;羅清秋答得很官方。
仁宗也沒有深究,雖然羅清秋的話聽起來沒什麼真情實感,但他對羅清秋的個人的事也不是特別感興趣,只是道:&ldo;包拯的確是好官,就是太不知變通了些。這次,若不是最後有了個好主意,他還準備派幾十個人跟著朕&l;微服&r;呢。這主意,估計是公孫策想出來的。&rdo;
&ldo;不是哦。&rdo;羅清秋笑嘻嘻地反駁,&ldo;這主意是我想的。&rdo;
&ldo;你想的?&rdo;仁宗有些不相信。
&ldo;嗯……我聽說了這件事,就隨口說出來了這個想法,沒想到真的可行。&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