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第1/2 頁)
總統也重新提出了他早些時候的主張,建議給日本六個月的停戰朋‐‐
&ldo;現在提供一些石油和大米,以後再增多&rdo;‐‐如果他們不再派更多的軍隊
去印度支那;開始同中國國民黨人舉行和談,還有,也許意義最重大的是,
&ldo;日本將同意不藉助三國條約,即使美國參與歐洲的戰爭&rdo;。東京拒絕了來
棲有關實行獨立政策的建議,擔心這樣只會造成拖延或破裂。他奉命在十一
月二十日提出&ldo;b&rdo; 項建議。儘管如此,赫爾和羅斯福都希望抓住機會,&ldo;作
不顧一切的努力,期望總能取得一些結果&rdo;。國務院的官員們起草了一份臨
時協議,這不能看作是遷就,但是很接近日本&ldo;b &rdo;項建議提出的條件,&ldo;b&rdo;
項建議表示願意把他們的部隊撤到印度支那北部,並且不作進一步的&ldo;武裝
進軍&rdo;。作為回報,美國將恢復商業關係,並且&ldo;按要求的數量供給石油&rdo;,
還要暫停給中國國民黨人的援助,使和談得以進行。
&ldo;公平的建議&rdo;
美國臨時協議的最後草案規定,在暫時和解的三個月期間,日本可以留
在印度支那北部的軍隊限制為兩萬五千人,關於是否停止給國民黨人援助的
事卻有意含糊其詞。但是草案的確提出了一些積極的建議:菲律賓將作為和
談的地點,美國將不再凍結日本的財產,並且恢復有限制的貿易,就是說,
有足夠的石油供給民用,但是航空燃料就不夠用了。
&ldo;臨時協議&rdo;的這兩項主張決不是互不相干的。意義重大的是,看來美
國是準備以有限度的放寬禁運和給中國人一些鼓勵去同日本談判,贏得在太
平洋再有三個月的和平。如果兩國政府希望繼續從事外交交涉的話,至少是
已經有了這種可能性。東京看來肯定是作了贊同的表示。十一月二十二日,
野村得到通知,最後期限延長四天,改為二十九日;&ldo;過了期限事情將任其
自行發生&rdo;。
正是這項宣告使羅斯福在兩天之後產生了悲觀語調的起因,這時他電告
邱吉爾說:&ldo;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公平的建議,但是,是接受還是拒絕自然是
日本的內政。我不抱很大的希望,我們都必須準備應付麻煩,可能為時不久
了。&rdo;同一天,十一月二十四日,赫爾同英國、荷蘭、中國、澳大利亞各國
大使討論了這項建議。美國臨時協議的最後草案用電報發往蔣介石政府,還
附上一項十點建議,其中採納了摩根索的備忘錄,明確重申任何長期解決辦
法所必須符合的嚴格條件。其中包括,日本承認國民黨政權,從中國撤出一
切軍隊,還要退出三國條約。
六個月毫先結果的談判,以及這位年長的國務卿喜歡一再提到的許多日
本背信棄義的事實,使他感到惶惑,即使是取得臨時性的和解又是否明智,
或者有無可能呢。但是他知道,迫切需要獲得更多的時間,以鞏固美國的軍
事地位和戰略。對於國務院的強硬路線者,特別是對斯但利&iddot;霍恩貝克來說,
這件事的壓力並不大,他們擔心的是,同東京作任何交易都會削弱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