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5 頁)
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李師師原是汴京城內染房老闆王寅之女,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佛寺。一年後,其父因罪死在獄中,李師師由鄰居撫養長大。
因姿容出色,李師師被妓院老鴇李媼收養,教以琴棋書畫、歌舞侍人,很快名滿汴京。
李師師大有芳名,以至驚動了宋徽宗,起駕微服臨幸。
從此君王視後宮佳麗如糞土,隔三差五出宮與李師師尋歡,李師師成為宋徽宗在民間的妃。
貴為君王寵愛,李師師應當滿足了。
然而不,李師師心裡另有意中人,那便是大才子周邦彥。才子佳人,是名妓李師師心目中完美的愛情。
兩人常常揹著宋徽宗纏綿相會。
一日,周邦彥寫下一首詞:“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師師十分喜愛這首詞,不見心上人的時候便歌以遣懷。
某次適與宋徽宗宴飲,李師師一時忘情把這首詞唱了出來。
宋徽宗一聽之下,便知非凡品,終於知道是周邦彥所作。
李師師這一唱,打翻了徽宗的神聖醋罈,過了幾天便找藉口把周邦彥貶出了汴京。
此生不幸為桃根(2)
雖然此後,李師師以一首周邦彥的《蘭陵王》感動了宋徽宗,周邦彥又被召回京城,但這段關乎帝王的三角感情卻也只能就此了斷。
宋徽宗無心治國,終於在靖康之難成了俘虜。金軍本想連李師師一起俘虜,但沒有成功。
宋朝南渡後,李師師的下落不明,有人說她捐出家產抗金,自己遁入空門;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吞金自殺;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後來溺於錢塘江中。
深情如李師師,救得了愛人,卻也斷送了愛情。
宋人劉子翬《汴京紀事》詩云:“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年動帝王。”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於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
柳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柳氏生於嘉興,因家貧自小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遂成秦淮名姬。
柳如是在愛情上別有懷抱,曾與南明覆社領袖陳子龍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
20餘歲時,柳氏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住在錢氏為她蓋的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中。
清軍兵臨城下時,柳如是曾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無膽色,最終靦顏迎降去北京做清朝的官。柳氏獨留南京不去,並勸誡錢謙益半年後稱病辭歸。
此外,柳如是還盡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
她的所為沖淡了人們對錢謙益的反感。
錢謙益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死後葬於虞山佛水山莊。
柳如是在愛情上是有大志的,所愛戀的也皆非凡夫。
然而剛烈如柳如是,雖然選擇了愛情,卻無法掩蓋其間的斑駁灰塵。
如果當年陳子龍不死,夫婦同心說不定做出驚世駭俗的偉業。嫁了個大名士,還不得不替他擦人格上的屁股。
正如柳氏自己所詠:“有恨寒潮,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