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吳爾壎(第2/3 頁)
柱子上欲行剖腹之刑,但張家玉面不改色,賊軍首領對此感到驚異,於是釋放了他。
賊軍愈發想要使其屈服,但沒有成功,便派人去拘捕他的父母,張家玉在壓力之下被迫投降。投降後,他仍任原官職。面對敵方朝廷威逼,他面不改色,毫不懼怕死亡,其英勇壯烈之姿,即便與古代的烈士相比,又有誰能超越他的呢?
儘管他因顧及父母安危而改變立場,但這與徐庶的情況有所不同。《甲乙史》記載:四月初五,庶吉士張家玉向李自成上書,請求表彰範景文、周鳳翔等人,隆重禮遇劉宗周、黃道周等人,優待撫卹史可程、魏學濂等人。李自成十分憤怒,將他綁在午門外,張家玉請求賜死,但未獲准許。三天後,李自成下令對他施以車裂之刑,但他仍然十分鎮定。李自成聲稱要將他的父母一起處決,張家玉這才下跪求饒,仍被任命為庶吉士。張家玉是廣東人,他的父母一直在家鄉,從未到過京城,他在敵營中的表現忽然英勇忽然膽怯,實屬不知所謂。
張家玉陳情書(附記)
前明朝翰林院官員張家玉恭恭敬敬地向大順皇帝陛下行百拜之禮,向您陳述我的意見。君主既然已經平定天下,必然要以尊重賢能、崇尚道德為基礎。因此,不忽視、埋沒那些具有忠誠品質的人,就會有忠臣的存在;不忽視、埋沒那些具備孝順美德的人,就會有孝子的存在。我蒙受皇恩不到一年,已有四位親朋好友(此處文字似乎缺失一頁,導致行文不連貫)。君主面對這種情況,應當以賓客之禮對待他們而不是隻讓他們做臣子。並且,可以借鑑晉朝對待處士(有德才而不求仕途的隱居之人)陶淵明的方式,為他們的居所題寫匾額,如“明翰林庶吉士張先生之廬”,這樣既不會傷害臣子和子女的感情,也不會辜負百姓的期望。否則,如果以刀鋸、鼎鑊相脅迫,我也會坦然面對,樂於赴湯蹈火。我心中對此充滿堅定的決心,絕不會後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家玉薦人才書(附記)
前明朝翰林院官員張家玉恭恭敬敬地向大順皇帝陛下行百拜之禮,並向陛下陳述我的意見。忠臣義士,在明朝為數眾多;而鼓勵道義、獎勵忠誠,在大順王朝更為盛行。因此,為了明朝,應當儘快給範景文、周鳳翔等人舉行撫卹追贈儀式,但這並非僅僅是為了明朝而撫卹追贈。對於劉宗周、黃道周等人,應當儘快為他們舉行隆重禮遇儀式,請他們做官,但這也不僅僅是為了明朝而隆重禮遇他們。至於史可程、魏學濂等人,為了明朝,應當儘快為給予他們優待和榮養,但這同樣不僅僅是為明朝。
為什麼呢?當孝道明顯地被遵行時,人們就會明白並重視父親的地位;當忠誠明顯地被遵行時,人們就會明白並重視君主的地位。至於我,願意像殷人歸順周朝那樣,願意學習孔子,只希望您以賓客之禮對待自己。我之所以請求保留我明朝的名號,這不僅僅是因為看到了您的高尚品德,更是因為我想幫您實現更大的安寧。
當前,各方人才還在處於危險、疑慮、震驚或歡喜的狀態,不如將我加以表彰、區別對待,並將我的書信流傳公佈四方,得到我這樣的一名仁人,就可以收服天下人心,其效果勝過十萬精兵。如果君主不答應我的請求,我決不會墮落成為低賤之人,給遠在家鄉的父母帶來恥辱。我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作為祭祀的牲畜,也要為先帝稍盡綿薄之力,以盛大儀式祭祀上天,即使是面對刀鋸、鼎鑊等酷刑,也絕不會因為害怕而逃避。無論榮耀還是恥辱,無論是生還是死,我都將聽從命運的安排(張家玉後來成為忠臣,呈上這份書信,可能是想借此機會逃脫敵營)。
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翰林院選拔的三十六人中,列在刑辱諸臣名單中的,只有萬發祥一人。
張國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