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年代夏收時的夜晚(第1/2 頁)
於是,在昨晚夏收地頭的採訪後,記者又專門跑了一趟飼料廠。 李玉英對省報記者的到來自然是喜出望外,這麼好的宣傳機會她怎麼可能放過?於是放下手頭的工作,帶著記者們深入一線進行了實地探訪,記著們這次可比縣長專業細緻多了,不光和工人們深入的進行了交談,等看到外面那一條長龍等待提貨的貨車後,也專門對外地客商和司機們進行了詳細的採訪。 回到會議室後,李玉英又把建廠以來的經歷說了一遍,自然是說的越苦越好,越不容易越好,最後終於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才創造出今日的輝煌和成績。 當記者問起補貼村民用機械化收穫農作物的時候,李玉英一臉正氣的說道:“我們作為一個村辦企業,不管是企業本身,還是企業的幹部職工,大多數都是農民出身,我們企業掙了點錢,但不能忘本,所以我們就想著回饋社會,回饋農村。不光要帶領農民兄弟脫貧致富,還要在有限的能力之下,幫助、支援農村建設,切實的替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就像這次夏收,我們在資金極為緊張的情況下,仍然擠出一部分資金,協調大批機械裝置,為的就是減輕農民的夏收實際負擔,幫助農民兄弟搶收搶種。” 不愧是受幹部家庭的長期薰陶,李玉英這段話就算在十幾年後都夠的上上《新聞聯播》了,絕對的正能量,妥妥的偉光正,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人都挑不出毛病來。 記者們當然是大喜過望,寫一段話甚至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引用,沒想到這次來,還撿到了個大新聞,回去絕對可以露臉了。 果然,記者們結束採訪匆匆趕回去之後,沒過幾天省報上連續兩天刊發關於青山縣河東村的新聞報道,而且還在省裡引起了熱議。甚至在所有人都沒注意的時候,這篇稿件透過內參渠道,做為改革開放的明證典型,悄悄的遞到了總設計師的案頭。 青山縣一下就火了,在縣領導一臉懵逼的狀態下,大批的記者蜂擁而至,紛紛要求實地採訪河東村。這就是政績啊,面對這從天而降的政績,上至縣長書記,下到西城鄉的大小幹部,一個個興奮的都像打了雞血。 縣長做為主管一地的父母官,曾經現場視察指導過飼料廠工作的事情,也被視作了縣裡切實支援飼料廠發展的有力證據。縣長差點沒樂死,真是人在屋裡躺,政績從天降,沒想到好奇之下的一次視察,竟然還得到這個意外的收穫。甚至他的老領導都專門給他打電話,詢問表揚了他一番,對他來青山縣之後做出的成績很滿意,興奮的他下班之後,專門去李世達家關起門來聊了好久。 外界的紛擾彷彿跟唐偉東沒什麼關係,工人家要夏收,他家當然也要,別忘了唐偉東的戶口可是還在村裡呢,村裡還有他的一份口糧田。 收割雖然用了機械化,可打場曬糧還的人工來。 用碌碌壓瓷實的露天場院裡,一臺脫粒機挨家挨戶的輪流排隊使用,一家打場往往會有幾家人上去幫忙協作。 脫下的麥粒,就這麼攤開在場院裡,讓烈日暴曬。等到太陽落山,老老少少一家人全體出動,把經過一天暴曬的麥子用袋子裝起來,蓋上防雨布。麥收時候的天氣,喜怒無常,說不定來一塊雲彩就要下一陣雨,這也是以防萬一,比到時候手忙腳亂的要強。 吃罷晚飯,村裡的人基本都會趕到場院裡,一邊看守糧食一邊納涼聊天。這時候往往正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滿天的星光下,孩子們呼朋喚友,做著一些大人們看起來很弱智的遊戲。 躲貓貓是大家的最愛。滿場院裡都是一堆堆的糧食,和麥秸垛,都是躲貓貓的好去處。你鑽到糧食堆裡,用防雨布一擋,他在麥秸垛裡挖個洞鑽進去,再把外面用散落的麥秸遮擋起來,就是和絕好的去處。 每當這時,每次都有小孩玩著玩著就在裡邊睡著了,等到深更半夜納涼的人都回家了,有心疼孩子的家長髮現孩子不見了,才會滿世界的尋找。更多的家長卻是無所謂,那時孩子多,家長的心沒法關注在一個孩子身上,一個孩子一天兩天不回家,他們往往根本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