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門外逍遙綠野鄉(第1/3 頁)
三十六人撫西域,六頭火炬走匈奴。
古今參合坡頭骨,儘是離披見鶻烏。
《詠史上·班超》
陳普〔宋代〕
——我是分割線——
而在崑崙山北麓,三條玉河所交匯的衝擊平原和綠洲處的明珠,如今卻是滿目瘡痍與煙燻火燎的於闐王都——西城之中,也終於在持續了數個月的兵亂攻殺之後,滿城的哀呦與嚎哭聲中迎來了塵埃落定之日。
以城內的數百家貴人就此滅門絕嗣,數以萬計的城民百姓受到波及和荼毒,死傷不計其數為代價;被稱為三王子之亂的王都爭戰中最後的勝利者,來自監國成員之一的率部左大臣,也志得意滿的一手牽著自己剛剛總角之年的血親外甥——第五王子尉遲寶樹,步入門戶大開的王城之中。
而他們前呼後擁的穿行其間的同時,猶自可見所經之處的廊柱、庭園和花樹之間,尚且殘留著未曾能夠倉促沖洗乾淨的血色和其他汙跡;以及正在被拖曳裝車的屍骸。那是在之前被收買的王宮衛士、保持中立觀望的僧兵,還有先行入宮避禍的王族、貴家子弟及其扈衛,之間多方混戰開門的結果。
而不斷湧入期間計程車兵,也在他們的熟視無睹之下,將那些躲在宮室建築與園林之間的宗室、貴姓們,給從藏身之處拖曳和捉拿出來;就此扒光了身上所有可能值錢的物件和衣袍,然後披在自己身上對其哈哈大笑起來,或又是攬抱、抓抗、拖曳其中的女眷,迫不及待向著草叢樹下人較少的地方去。
而在一眾披掛齊整而猶自沾著點點血色的甲兵簇擁下,他們最終來到了用來接受朝賀和遞送國書,會見使臣的金冊殿內;而在這裡已經深入青石地面的大片血跡,也被用名貴的地氈和氍毹給鋪墊和掩蓋起來,而一直通往殿內深處高居上首的那座玉山,也就是用整塊青玉雕琢城山形還披上精美絲綢的寶座。
隨後,就在這座代表於闐至高權柄的寶座之側,率部左大臣也在一片朝賀和禮拜聲中,為自己的血親外甥新一代的於闐寶樹王,親手披上墜著寶石和流蘇的朱金織錦袍和玉項環,戴上自後宮當中的老王太后處所搶來的鼠王金冠(注1),就此完成了簡單而倉促的繼位之禮。
(ps,於闐國作為天山南北交匯的樞紐和絲綢之路的重鎮,也是佛法東傳的必經之地,在崇信佛門的同時也相容並蓄了許多外域文化元素;比如以十二生肖為諸天守護神,而又以其中的鼠王最為尊貴,而被視為王室傳承更替的圖騰和象徵;卻是源自於匈奴入侵於闐時,在王城附近的綠洲遭遇爆發鼠患而不戰自敗的典故)
事實上,作為歷代於闐王的即位儀式,除了姍姍來遲卻絕對不能少的中土天朝敕使的追認和冊封之外;還需有身為西域第一大佛國的諸寺大德所組成的王內僧團,代表國中各大民部和境內附庸各族酋首在場,以及來自周邊列國使臣的一致觀禮和見證。
然後,就見頭髮灰白而目如鷹隼的左大臣,又徐徐然並腿團坐在了寶座之側的錦榻上,心安理得的一同接受殿內部屬和殘餘臣下的再度朝拜。不久之後,左大臣就牽著哪怕戴著栩栩如生的銀鼠冠,也依舊只及自己肩頭的於闐新主寶樹王,重新出現在了王城側東直面穿城大道的正門七鳳樓上;
然後,他就與新王一同站在朱紅的苫蓋之下,接受參與了王城攻戰並且奪取最後勝利的諸多城軍兵卒和私屬將士們,以及被他們從家門中趕出來計程車民百姓,強顏歡笑跳起參差不齊的歌舞,以為恭祝新王之禮;然後,由新王身後的侍從們抬上一筐筐財物,灑下來漫天飛舞的彩絹錢幣來。
這一刻,曾經以妻舅和打小一同在王苑裡長大的玩伴身份,兢兢業業侍奉和效忠了前任國主尉遲佤那大半輩子,而臨到晚年才驟然野心勃發的左大臣,也在這一刻陶醉其中而覺得相對那個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