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5 頁)
第1節吳歌從江村開始
吳江無江,但蘇州以外的人大多不知,吳江卻有兩條對上海人來說是“生命之河”的大江大河是發源於此的,那就是著名的吳淞江和蘇州河。這兩條河中的吳淞江更是直截了當地透過百里人工鑿通的太浦河經汾湖直接將清澈的太湖水引入上海境內,滋潤和養育了這座東方大都市的美麗肌體……
有一位著名學者在太浦河的源頭修建了一座非常氣派的書院,這人便是南懷瑾先生。在南懷瑾書院旁邊是每年有幾個月特別熱鬧的太湖蟹交易市場。吳江人告訴我,其實太湖蟹不比名揚天下的陽澄湖大閘蟹差,而且其肉質更加鮮美。他們甚至一定要我作出比較,我有些為難,因為從蘇州小的地域分界,我顯然屬於陽澄湖人,可我又是蘇州人,太湖是蘇州最大的水域,其面積80%在蘇州,所以太湖蟹和陽澄湖大閘蟹對於我來說,猶如手心手背皆是我家鄉的美味大蟹!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21章吳江的金木水火土(3)
在太浦河源頭,與南懷瑾書院相隔不遠之處有個村子叫開弦弓村,很普通的一個村子,然而因為這個村子出了一個大人物,使得這個水鄉小村寨名揚四方,而且有了一個“江村”的別名。
使開弦弓村變成“江村”的人叫費孝通,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
1935年,費孝通來到開弦弓,初始僅是為了看看自己在此織絲紡紗的姐姐而已。身為學生的費孝通在此住下後,卻深深地被這個江南小村的種種社會和生活現象所吸引,於是他開始搞起了社會調查。幾年後,他在導師馬林諾夫斯基的支援和指導下,寫下了第一部中國鄉村調查報告《江村經濟》。此作在倫敦一經出版,很快被歐洲的人類學專家和學者所重視,於是中國的“江村現象”成了世界關注的東方鄉村經濟現象而享譽全球,費孝通因此也走上了研究中國鄉村社會經濟與人文歷史的學者道路,並最終成為大家。
費孝通一生到過吳江無數次,回“江村”的次數更不用說,“江村”因此也成了他的“家”。
費老去世後的骨灰就埋在吳江城中的松陵公園內。到吳江,我首先到費老的墓前拜謁。那天正好是清明節前一天,見用石頭壘起的費老墓前有不少花圈,是當地百姓和小學生們敬獻的。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生命、勞動和鄉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怕時間的沖洗了……”這是刻在費老墓前的一句話,此話引自老人家生前的一篇文章。默讀著這位大學者的墓誌銘,我的內心一下子產生了一種靈感:瞭解吳江經濟與社會發展,必該從瞭解這裡的鄉村經濟開始……
吳江人與蘇州其他地區的人確實不一樣,吳江的鄉下人更是不一般的農民,你如果認為這裡的村民只是些背朝太陽面朝黃土的莊稼漢,那就大錯特錯了!
吳江的村民中也許說不定哪一位就是帝王之後、將門之裔。從泰伯、仲雍建“勾吳”,到吳越春秋時勾踐與夫差之戰,一次次征戰所留下的歷朝歷代的將門和王室之後或被貶或被謫,你能分得清這裡的人誰是真正的民誰是真正的官·不是有草民干將能煉吳劍,不是有王妃西施浣紗織絲的一個個史實嗎·
這樣的厚重歷史與博大人文,令人對吳江之地格外敬畏。
我想去“江村”——開弦弓去,但我有些不敢,因為那個村屬於費孝通。
於是我去了同屬七都地面的群幸村。“七都”和“群幸”兩個地名都引起了我特別的注意。毫無疑問,前者一定是古時征戰或平定天下後曾經有過輝煌歷史的一處城郭之地。在“七都”不遠處是“八都”,這似乎既是古人留給我們考證此處的古戰場,也可能是軍隊營盤,但我更相信它們都是曾經一度繁榮的商鎮之地。
七都在古吳國和現在的吳江地圖上都是非常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