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2/2 頁)
o;右派&rdo;!
辦《新文學史料》即是對歷史的探尋。《新文學史料》自1978年籌辦至今,從組稿編輯,到1983年至1997年任主編,1998年後擔任顧問,牛漢先生始終在這裡。經他組稿發表的作家回憶文章太多了,蕭軍、沈從文、葉聖陶、丁玲、施蟄存、趙家璧、卞之琳、周揚、夏衍、趙清閣……整個新文學史上的作家,那時健在的,幾乎都在刊物上發過文章,真是星光燦爛。胡風還沒有徹底平反,《新文學史料》就敢於發表他的帶有抗辯色彩的文章;正視歷史、追尋歷史真相,是這個刊物的宗旨;它不僅刊發左翼作家文章,也兼收並包刊登當時被認為是立場偏右的、甚至鴛鴦蝴蝶派作家的史料,沒有門戶之見,以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視野,完整全面地展現中國五四以來新文學豐富多元的生態體系。正因如此,在改革開放之初,《新文學史料》為經過&ldo;文革&rdo;摧殘凋敝的中國文學溝通久已湮沒的新文學源流、為新時期文學的繁榮發展是盡了力、發揮了作用的。也因此,這本刊物至今仍是深受作家、讀者喜愛的名牌期刊。可以說,牛漢先生塑造了《新文學史料》的品質:深沉,質樸,大氣,敢於最大限度逼近歷史真實。
曾有幸跟隨牛漢先生到端木蕻良等作家的家裡組稿,看他彎下高大身軀,蹲在端木先生的身旁,說,寫寫回憶錄吧,寫寫蕭紅吧;也曾反覆琢磨過他寫給女作家趙清閣的約稿信,那麼懇摯,那麼得體,透著對她的瞭解,約稿也是一種藝術啊。近些年來我主持《新文學史料》工作,更是得到他指點和鼓勵,特別是他對於大是大非問題的毫不含糊的態度,他對於文學史上作家的臧否,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困惑時向他求教,軟弱時從他汲取一點力量。現在,大樹倒下了。我痛感失去庇護和依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