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第2/2 頁)
o;二蕭&rdo;非常感動,當即提出請傅天飛來家裡再講一遍,於是舒群又把傅天飛帶到&ldo;二蕭&rdo;家裡做了長時間講訴。後來舒群因忙於地下工作,一直沒有將這部腹稿寫成作品。而蕭軍據此創作了他的成名作《八月的鄉村》。
在哈爾濱,舒群用積攢的地下活動經費40元幫助&ldo;二蕭&rdo;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集《跋涉》,還熱心地幫忙聯絡印廠,校對文字。後來&ldo;二蕭&rdo;離開滿洲,到青島,也是去投奔舒群的。那時舒群與紅色家庭倪家接上組織關係,倪家大哥是大革命時期老黨員,對舒群很關心、照顧,還把自己的三妹許給舒群。二蕭來青島,舒群帶著新婚妻子到碼頭迎接。兩對小夫妻在觀象一路租房,相鄰而居。在青島半年,&ldo;二蕭&rdo;完成了各自的成名作:《生死場》,《八月的鄉村》。
在青島時,蕭軍和舒群曾結伴到上海拜魯迅為師,沒有找到;舒群不甘心,自己又去了一回,結果還是一樣。後來青島地下黨遭到大清洗,舒群與倪家兄妹等人被捕入獄。由於舒群身份未暴露,三四個月後被釋放。舒群去監獄探望妻子,只交談了十分鐘。此後與倪家兄妹斷了音信。
出獄後,舒群得知&ldo;二蕭&rdo;已成上海文壇新星,在魯迅家裡登堂入室。舒群非常高興,拿著獄中完成的文稿《沒有祖國的孩子》,請老朋友代為引薦、呈稿魯迅,希求指教。此事竟一直沒有下文,直到魯迅逝世。無緣親近魯迅先生,是舒群一生憾事。也因此舒群在心中對老朋友打了個問號。1937年,舒群在北京遇見蕭紅,蕭紅的解釋是,因為蕭軍擔心舒群的黨派背景會危及魯迅的安全,加之當時魯迅身體情況確實很差……蕭紅為了彌補舒群沒能見到魯迅的遺憾,慷慨地將《生死場》原稿贈給他‐‐那上面有魯迅修改的筆跡。舒群不再生老朋友的氣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