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2/3 頁)
少女以其滋潤與鮮美使人瞠目,誘惑了人而不自知,假使她知道了也會吃驚、羞澀不安、含著歉意吧,但青春的美依然不顧慮、無忌憚。少婦的容貌則稍稍收斂了美的鋒芒,心靈成熟了,&ldo;孕懷著愛和智慧,寬容與認真,溫柔與剛毅,對生命的洞識和執著&rdo;。她愛過了,也痛苦過,她如果誘惑,她能意識到那誘惑的強度和風險,&ldo;她是那誘惑的主人。她是謹慎的,她得掌握住自己的命運,以及這個世界的命運。雖然誘惑,她的生命不輕易交出來,她也不許你把生命輕易來交換。&rdo;
蒙娜麗莎的眼睛是少婦的眼睛。睇視著,守候著,並&ldo;像那一雙優美疊合的手,耐心地期待&rdo;。你不敢回答,她也只有緘默;你輕率作答,她將莞爾,輕蔑一笑。她在探測你,似乎已經看出了你的彷徨、緊張、狼狽,猜透你的浮誇、輕薄、怯懦,或者是不安、覺醒以及奮起,以及隱秘的抱負,於是她神秘微笑了。這神秘千古的莫名的微笑的注視,似關切,卻又淡然……如何畫出呢?
與文藝復興時期那些偉大的藝術大師一樣,達&iddot;芬奇也是要上天入地探尋宇宙奧秘、洞悉世間永珍的人物,他研究水的流動、火的燃燒,他製造飛翼、潛水衣,他用凹面鏡收聚太陽光線,他解剖人體,看血管密佈、白骨的黃金分割,他畫過嬰兒的圓潤、老人的嶙峋,他從面貌的千變萬化中捕捉聖母的溫慈,智者的明睿,聖徒的坦然安詳,猶大的兇險惶惑……熊秉明稱他是&ldo;浮士德式的人物&rdo;,說&ldo;他的宇宙論裡沒有神,只有神秘;沒有惡魔,然而充滿誘惑&rdo;,他有研究、探索、描繪一切的豪興。而蒙娜麗莎是誘惑中的誘惑。
熟悉芬奇藝術生涯與生命歷程的熊秉明一方面細考芬奇的戀母情結,將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戀愛過的芬奇比做永遠的少年,羞澀、畏怯地躲在窗邊遠望街角處&ldo;她&rdo;的身影,滿足於觀察她的傲然、矜持而又脈脈的善意的流盼,不吻,不抱;另一方面他將芬奇描述為一個冷靜的科學家,對於&ldo;誘惑&rdo;進行帶有距離的觀測,又像一位鍊金術士,狂熱地企圖將那&ldo;誘惑&rdo;的元素從這個世界中提煉出來,變成一小撮金粉,裝在曲頸瓶裡給人看。於是,芬奇與蒙娜麗莎,不僅是芬奇與女人的關係,更是芬奇與世界的關係。&ldo;誘惑&rdo;脫離了性別成了純粹的誘惑,宇宙間的無窮極的大誘惑。這誘惑引起了芬奇無窮極的追求,他要畫出那畫不出,他要畫出那畫不出之所以畫不出。一年又一年,那神秘的微笑漸漸在畫布上顯形,得到恍惚的定影,畫家一年一年老去,而向那誘惑的追求總有一小段距離未完成,總還有那麼一點恍惚、浮動、模稜,在蒙娜麗莎的凝視中,畫家在永遠閉上衰疲的眼睛之前可能還在那微妙的面龐的光影之間添上一筆吧。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