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第2/2 頁)
,改朝換代加上階級仇、民族恨,社會每一次轉折、轉型,都會改變一些家族的命運。《子夜》應該算作社會小說,但也正可以從社會角度看中國家族之不能延續‐‐那個吳老太爺,該是中國農村經濟凋敝的象徵,他一進城市便一命嗚呼,其時,多少中國田園式的耕讀之家都已成為荒蕪的廢園。接下來那一場中日戰爭,又毀掉多少四世同堂。老舍寫得分明,祁老人的對於四世同堂的一點念想,在&ldo;皇軍&rdo;的膏藥旗下,破碎得那樣慘烈。
日本入侵,對於中國家庭的破壞是巨大的。一些頗具實力的大家族也不可避免地被搖動了。著名的&ldo;合肥張家四姐妹&rdo;的大弟弟張宗和,寫過一本小冊子《秋燈憶語》,記述了抗戰時期的家事國事,頗為真實‐‐
&ldo;張老圩,我們的老家,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是在合肥縣城和六安縣城之間,離這兩個縣城都正好九十里……全圩子一共分為三個宅子,以位置來分,我們稱之為&ldo;西頭&rdo;、&ldo;中間&rdo;和&ldo;東頭&rdo;。每一個宅子大約總有五六進房屋。四座宅子的外圍是圍牆,圍牆外面是壕溝,壕溝裡面的水是從附近小河裡引來的,是活水,所以不大容易幹。圍牆的四角都有更樓,是防土匪用的。大門我們通常叫閘門……門上題著&ldo;水抱山環&rdo;四個大字。&rdo;
就是這樣一個名門望族,在這樣一個世外桃源一般風景優美的地方也不能待了,日本人逼近了。於是,&ldo;在吃年夜飯的桌上,全家開了一個家庭會議。父母和最小的七弟在鄉下,其餘的人全部都到武漢找工作。……家麟和家訓兄妹二人先從六安搭車經葉家集、商城、麻城來到武漢打前站。以後兄弟姐妹們也都陸續來到武漢。有的留在武漢找工作,有的繼續向西到重慶成都。&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