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女生小說 > 紙上民國讀後感 > 第40頁

第40頁(第1/3 頁)

目錄
最新女生小說小說: 種藥小仙的現代擺爛日常反派畫風突變後,男主人設也歪了殭屍:開局神格面具鹹魚吃瓜被讀心,全宗門都殺瘋了星穹鐵道:我生命星神,調教眾生重回議親前,扶草包夫婿直上青雲婚姻陰謀火影:宇智波家的六眼穿成炮灰後每天都在苟活絕色毒妃:廢材紈絝九小姐我不是信徒開局無限餘額:神秘千金她美又颯無厘頭社恐的每一天天命雙生之神妃傳綜影視:攻略之旅赫敏和她的傲羅教授穿成土匪?那就造反當皇帝!食在大宋:我的系統通山海山河獻穿成惡毒郡主,她虐渣打臉還很萌

魯迅對於海嬰的養育,他對於孩子的態度,其實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在《從孩子的照相說起》、《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上海的兒童》等篇章中都有鮮明的表達。他說,中國中流的家庭,教育孩子只有兩種方法: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不管,在家裡是霸王,到了外面立刻毫無能力;另一種是終日給以冷遇、呵斥甚至打,使他畏葸退縮,彷彿一個奴才、傀儡,父母卻美其名曰&ldo;聽話&rdo;,自以為教育成功,待到將來到外面,則如暫出樊籠的小鳥,絕不會飛鳴、跳躍……魯迅疾切地指出:頑劣與鈍滯,都足以使人沒落、滅亡。‐‐這與魯迅、與五四一代人的&ldo;非孝&rdo;、改造國民性的主張一脈相承。&ldo;五四&rdo;的成果之一就是兒童的發現,從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考慮&ldo;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rdo;,讀梁啟超給他的孩子們的信,讀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就會發現:中國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新型父親。

魯迅與自己兒子生命的重合期,只有短短的七年。這實在是太遺憾了。魯迅在遺囑裡有一段是給海嬰的:&ldo;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rdo;這約束是嚴厲的,但也未嘗不是給兒子的一種解放。海嬰後來學的、乾的是技術,離文壇遠遠的。

我因編輯《魯迅全集》和《新文學史料》接觸海嬰先生,已是90年代中期了。第一次見面,看他又瘦又高,有點兒意外‐‐因為魯迅先生個子不高嘛,當時就想他是繼承了母親許廣平的基因。那時的海嬰先生背有點彎,頭髮銀白,戴副眼鏡,講話聲音亮又有點軟,藹然一長者,老知識分子。他去世後,有人寫文章回憶他在80年代還騎摩托車上街,也比較早的自己開汽車,倒是瀟灑得像個公子了。現在報刊喜談民國往事,談&ldo;民國四公子&rdo;都是誰誰誰。一般而言,所謂公子,一要有顯赫的出身,二是自己也要做張做致弄出些事跡,流傳一堆佳話。海嬰做&ldo;公子&rdo;的時間不長,後來他是長在紅旗下的新中國的青年,當然不會做什麼&ldo;公子&rdo;,&ldo;公子&rdo;這名號,破&ldo;四舊&rdo;早破掉了。但他作為魯迅之子,一生罩在巨大的光環下,是無疑的。他70歲時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做:魯迅和我70年。自然,魯迅是巨大的存在,有的人死了,他是永生的,不論海嬰活到70歲還是80歲,那巨大的光環一直會罩著他。

回想與海嬰先生的若干交往,他表現出特別愉快、興致也高的兩次,一是他寫作《魯迅和我七十年》書稿快要殺青的時候,一是他舉辦攝影展前後,也許他認為,寫書和攝影是他靠個人努力取得的成績,沾父親的光不大,因此喜悅。

哪裡去避暑

避暑,據說也是舶來品。中國讀書人講究&ldo;讀萬卷書、行萬里路&rdo;,可以算是旅行的概念,不是避暑。有了殖民地,有了外國租界,之後,&ldo;避暑&rdo;的概念才漸漸地傳進來。由南到北,廬山、莫干山、青島、北戴河……到了夏季,都是外國人云集的避暑勝地。有一家別發印書館,是1870年由英商在上海創辦,主營外文書籍,營業物件主要是外國人。每年夏季,這家印書館就在外國人較為集中的避暑勝地如莫干山、廬山、北戴河等地設立臨時分銷處,生意很不錯。有一本國人自辦的英文雜誌《天下》(1935年‐1941年),就是交由別發印書館發行,在國內各大城市以及海外獲得了廣泛的讀者群。吳經熊、溫源寧、林語堂、姚克等都參與過編輯並撰稿,該雜誌內

目錄
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莫負有情人學霸求帶之烈焰重生年代:兵哥是冥主追我數萬年開局超神領域,我無敵了和孩子他爸協議戀愛
返回頂部